全世界領先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共有六種分別是:
①美國的農場模式
②日本的精細化模式
③德國的數字化模式
④荷蘭的高科技模式
⑤以色列的精準農業模式
⑥法國的合作社農業模式。
那么目前我國的農業模式主要是什么呢?
我國傳統的農業模式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具有分散性、自足性等特點,這些都是小農經濟的顯著特征。證明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農業依然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要構成結構。
據國家數據統計局2020年的數據報告:我國目前有5.2億的農村人口,其中有2.6億從事農業生產。并且農業生產人口的平均年齡逐年提高,2019年便已達到驚人的65歲。
在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呈下降趨勢,年齡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再加上今年全球糧食危機所造成的影響,由小農經濟迅速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策略已經勢不容緩了。“民以食為天”這句中國人的傳統名言,也表明了“吃”永遠是人類需要解決的第一大問題。
你了解我國農業嗎,有哪些優勢和弊端,分享值得學習的農業知識
那么怎樣的現代化農業模式適合我們國家呢?
其實近幾年國家和企業不斷地引進了外國的先進農業生產模式,玻璃溫室、無土栽培、智慧農業等等。
我想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無論是電視還是什么渠道總是聽到過一句“泱泱華夏、幅員巨大”或者說“地大物博”等形容國家土地廣闊的。所以在我們國家可以是多區域多模式共同發展的。
畢竟單一的模式在我國的環境是無法復刻的,南方地區多以丘陵為主,著名的梯田景觀也是因此而誕生。云貴川渝地區又多是山區,而在北方區域又有諸多的平原。多樣化的環境因素就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發展絕不可能以某一發達農業為藍本,必須是特色的多樣化的。例如: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在我國的東北平原地區、華北平原地區比較適用,發達的機械化耕作完全可以實施,目前在黑龍江、新疆已經有了大農場的出現。
而云貴川渝的山區,土地對集約化農業的發展限制過大。如果能將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等技術應用到這一區域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無土栽培只需要有土地就可以應對山區,而設施農業可以應對重慶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多霧寡光的環境通過補光、氣溫調節等措施來改變環境。
無論哪種農業模式的應用,都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的同時降低對勞動人民的體力強度、節約更多的能源損耗。高產、優質、低耗是關鍵!在一個省份就能擁有歐洲一個國家的面積的時候,矛盾的產生是必然的,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根據當地情況作出具體分析。從而使得在每個區域都能使用最優的模式。
綜上所述: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多種多樣,如何通過現代化、信息化,讓我國的農業人口擁有更高的經濟收益,走出小農經濟的弊端,從而以我國農民自己的智慧跟隨現代農業的發展,目前來看農業人口減少是因為不及在城市工作,當現代化進入農村我想依然會吸引一大批生長在這片土地的孩子們繼續“耕耘”,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