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可以說是北京懷柔的一張名片了,是懷柔最具代表性的主導產業。
日前,一項通過4G、5G 系統,將控制指令自動發送到物聯網微機站主機,實現閥門開關設備遠程無線自動控制的栗園灌溉技術,在懷柔區渤海鎮老栗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塊栗園內得到應用。此舉可在不同層面、不同功能、不同尺度的精準控制下,實現高效節水灌溉。
構建栗園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精準灌溉、節水灌溉,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水資源浪費,而且也是確保每棵栗樹營養供給的重要舉措。基于這種考慮,近年來,老栗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始終秉承“科技創新、效益為重”的創新發展理念,以現有板栗種植園為基礎,打造板栗科技示范田,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板栗高質量發展。今年,老栗樹合作社立足智慧農業的科技前沿,把國內外先進的植物栽培、節水灌溉、智能化管控、信息網絡、無線網絡控制等高新技術,集成引進到板栗園進行示范并推廣,并邁出堅實的一步。
以往栗農管理板栗園,大都通過天氣預報、時間截點、種植經驗,來預測栗樹是否需要澆水、施肥和其它養護。這種沒有精準數據支撐的粗放型管理,很難保證每棵栗樹能夠得到充分精準的管護。引進了栗園全維度氣象檢測系統后,系統可實時精準采集栗樹種植區域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 EC 值、土壤 PH 值等土壤墑情數據,為栗樹制定科學的灌溉方案和科學合理的養分投入數據。
集成應用新一代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合作社以栗樹精準栽培信物融合系統為核心,按照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充分應用現有板栗種植基礎,有步驟、有秩序地開展了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對栗園區域種植環境開始了全維度檢測,向數字栗園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以前,栗農都是根據天氣、節氣和經驗來觀察板栗的病蟲害發生情況,隨后對栗樹進行除蟲打藥,因缺乏科學數據的支撐,有時盲目的用藥還會導致栗樹出現自身病狀情況的發生。合作社在園區引進智能孢子捕捉儀系統之后,可專門收集隨著空氣流動而帶來的病害病原菌,為及早預測和預防病蟲害提供可靠數據,進而達到及時準確預防栗園病蟲害發生和蔓延的目的。
栗樹生長過程中的防災減災工作也是同理。過去,栗農們都是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來判斷自然災害發生的大致時間,并采取一些傳統的措施來保護栗樹的生長。引進種植區域小氣候監測系統之后,通過在栗園布設一套微氣象環境監測系統,可對區域內的空氣溫濕度、風速風向、太陽全輻射、大氣壓、降雨量等環境氣象進行精準監測,并通過云平臺鑲嵌的栗樹環境精準預測模型,預測田間未來 10 天內,包括熱害、冷害、強降雨、露點等栗樹生長環境的氣象走勢,為栗樹提供更加精準、適宜的生長環境。
懷柔區渤海鎮老栗樹種植合作社通過對板栗示范園進行品種選優,進一步推進了板栗標準化種植引領。傳統思路認為,栗樹多種多得,而站在科學種植的角度看,板栗樹是喜光樹種,只有將樹間距打開,才能更好的發揮光合作用,將樹體營養更好的支撐給果實生長。基于這種科學考慮,只有站在首都農產品發展的高度,對板栗示范園進行新品種培育及測試,才能培育出從果實品相到果實口感,從易于管理到適于深加工等多緯度的優良板栗品種,最終將原產地的優質品種推廣到更多的栗園中去。
項目負責人李思鵬介紹:智慧栗園項目實施后,可大幅減少板栗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板栗管理對人工和傳統經驗的依賴,提高板栗品質和產量,使板栗經濟效益得到顯著增長。同時,通過物聯網系統及智慧栗園管理大數據平臺,還可將板栗種植專家多年積累的寶貴管理經驗運用到栗園的智慧管理之中,進而形成數字化、規模化、標準化、可復制、可持續的生產管理模式,促進板栗增產增收。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