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2年期間,江都區積極探索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試點,以家庭農場、農機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依托,以“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為核心,以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引領,全面革新農業生產服務模式,聚力打造了12家“5+N”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形成了區域性智能型農業生產服務圈。
一是革新農業生產模式,實施綜合體工廠化、標準化、精細化農業生產服務。通過規范運行全程機械化、糧食烘干服務、農機維修保障服務、農民課堂培訓、農資配送直供、糧食初加工和農業廢棄物回收等方面服務,江都區目前建成運營的12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較好地實現了農戶、建設主體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方共贏。其中,麾東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深化村企共建,綜合體僅服務收入較往年提高30多萬元,服務面積逾萬畝,烘干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節本增收雙贏。
二是革新項目投入機制,整合惠農為農項目資源,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統籌資金、項目、土地要素等,有效緩解了項目主體的融資瓶頸,同時也解決了設施農用地供給不足等難題。特別是針對農村大量農民外出打工,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的情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江都區采取連片集中和代耕代收代種形式,開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統一托管服務,收費標準低于市場價10%左右。
三是革新農業服務體系,構建聯合發展、合理分工、要素融通、產業增值的行業發展體系。目前,江都區12家綜合體通過橫向縱向協作,累計輻射帶動農戶1400余戶,15萬畝農田已實現全托,其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示范片建成14680畝,機插秧單項總服務面積達19623畝;可用于烘干倉儲設施總面積為15944㎡,批次烘干總噸級為1367噸;維修保障間建成面積(區域)921㎡,年維保農機具413臺套;農業技術培訓課堂建成12個,年培訓近2000人次;農資配送直銷服務門店建成641㎡;年加工銷售稻米16670噸。
四是革新“農服通”終端服務,搭建更為便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微信”小程序智選平臺。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江都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微信小程序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更加公平、靈活、透明、高效的市場化遴選及磋商平臺。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農機作業、農機維修、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農業貸款融資需求等社會化服務在線預約、履約確認、結果評價一體化、閉環化、生態化管理。目前,全區12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已全部完成注冊,并已積極推廣其他經營主體使用。
五是革新農業機械裝備,配置全路徑規劃自動駕駛農機,開展全程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試驗示范。以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為抓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為載體,江都區建成了12個無人農機示范點,積極嘗試了智能農機示范基地建設運營模式,有效提升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12家綜合體新配置智能裝備在“三夏”生產中,完成小麥社會化服務面積達8000多畝,水稻機插秧全程智能農機社會化服務達3000多畝。
通過對體制機制、政策服務、行業體系、線上科技、作業裝備等多方面的全面變革與創新,江都區發展形成了服務載體多層化、服務內容多元化、服務功能綜合化的智能型農業生產服務圈,積極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一站式、全程化、系列化”綜合服務。
來源:江都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