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以新興技術推動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數字化賦能之下,鄉村農產品實現掃碼溯源,為農產品安全保駕護航,也在無形之中提升了產品質量;四川首個無人農場從無到有,為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給出一個答案,也為未來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展開了探索……
這些,都是四川省農業農村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發展的一例例實踐“盆景”。如何讓“盆景”聚成四川數字農業農村的成片“風景”?近期,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四川省“十四五”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
針對四川數字農業農村如何建設這一問題,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從無到有,第二步是從少到多,第三步要從弱變強。目前,四川已經走到“第二步”,這一次的《方案》就是明確了要向“第三步”推進。
近年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都在加大力度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的建設,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花了三年時間基本完成,解決了數字農業農村有沒有應用場景的問題。第二步,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解決多少問題,第三步要從弱變強。
據悉,四川省國家級數字農業試點項目數量位居前列。以園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梯次推進體系穩步推進,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3個、數量居全國第二。
除全國試點項目外,2019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圍繞“10+3”產業,選擇3個縣(區)現代農業園區和1個省級農場開展省級數字農業試點,分別支持安岳開展檸檬數字農業試點建設、崇州市開展水產養殖數字農業建設、雅安市雨城區及名山區開展茶葉種植數字農業建設和四川省原良種試驗站開展種業數字化試點建設。目前“10+3”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優勢特色更加凸顯。
四川省數字農業農村雖然在局部區域和部分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水平較低,還未形成成熟的、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目前,四川農業農村信息數字管理平臺建設不完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體系,全省農業農村7級(省、市、縣、鄉、村、組、戶)“三農”數據系統尚未建立,成為制約四川數字農業農村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與北京、上海、江蘇、福建等發達地區相比,四川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成為嚴重制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瓶頸。四川省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普及率還未實現全覆蓋,邊遠貧困地區網絡和農產品加工流通等基礎設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近年來,四川各地在物聯網設備、軟件平臺開發等方面的投入較大,后期設備更新維護等費用高,造成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物聯網設施設備技術水平低、管理平臺功能單一、信息數據來源不足等問題。對數字農業農村的科研支持不夠,缺乏既懂農業技術、又熟悉信息化知識的跨界型復合人才,嚴重影響“三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川農業農村數字化到底怎么走?《方案》提出,3到5年時間,推動四川省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符合四川省情、滿足實際需要的農業農村信息采集、監測、農產品溯源、信息共享等相關標準體系,為全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依據。
同時,基本建成數字“三農”綜合信息平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平臺、農業農村云平臺,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實現有效整合和開放共享。積極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示范,打造好數字化轉型“底座”,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專業化發展。
除此之外,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發揮“互聯網+”在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環節高效協同和產業化運營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縣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開展省級“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建設,實現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供給能力和供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農民就業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還要建立健全農村各類資產資源的數字化管理,逐步推動惠民服務網絡化,“互聯網+”向農村延伸,讓農民可以便捷地享受到各類數字化服務。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