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十大夏糧主產區,襄陽是長江流域、中南地區首個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也是全國夏糧大規模收割的第一站。
這幾天,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的小麥已收割完畢,黃集鎮彭梁村的村民艾光明一直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而就在收割前的一個星期,他還在為收割機的事發愁:“今年受疫情影響,早該來襄陽的外地收割機一臺都還沒見著,萬一誤了農時,可咋辦喲!”在跟鎮里的政協委員石閃閃反映情況僅三天后,襄陽市政協就組織委員、農業農機部門把協商會開到了彭梁村的田間地頭,商定為村里調配農機,解決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我們一共來了8臺收割機,一下高速,襄陽的農機部門就開始跟我們對接了,幾天下來,我這臺機器就收了幾百畝麥子。”5月23日,來自山西的“麥客”辛康康結束了他的襄陽之旅,正在收拾東西,準備開著收割機奔赴下一個小麥成熟的地方。
為了不誤農時,確保顆粒歸倉,今年“三夏”,襄陽各級農業部門共組織2000余臺跨區作業小麥收割機參與麥收會戰,并由農業部門、村干部和合作社組成了跨區作業機收服務隊,保障夏收夏種“一路綠燈”。
眼下襄陽的小麥收割已接近尾聲,夏糧豐收已成定局。據對各縣(市、區)調度匯總,襄陽今年夏糧面積571.78萬畝,其中小麥面積541.41萬畝。預測夏糧單產360.71公斤/畝,同比增加18.06公斤/畝,增幅5.27%;總產206.25萬噸,同比增加12.19萬噸,增幅6.28%。
由于襄陽的小麥收割以機收為主,今年“三夏”農忙時節,全市組織調配各類農機38萬余臺(套)投入到夏收、夏種、夏管,其中:拖拉機17萬余臺,收割機2.6萬余臺,插秧機1.2萬余臺,烘干機1500多臺(套),播種機、旋耕機等其他農機具近20萬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及時安種。
為了做好服務保障,襄陽以鄉(鎮)為單位,縣、區農機主管部門對聯合收獲機保有量、需求量、作業價格和小麥種植面積、收割時間進行摸底登記,并通過農業農村部“跨區作業直通車”信息平臺發布;充分發揮農機維修網點和農機合作社的作用,對聯合收割機和烘干機進行機具檢修,檢修、保養、調試小麥聯合收割機2.1萬臺、烘干機1550臺;積極協調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農機具跨區作業;安排專人及時整理上報農機作業信息,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公布跨區機收服務熱線電話,全天候為機手做好信息咨詢服務,在重要路口設置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7個,確保了農機及時調配、流動暢通。
“今年的麥子價格好啊!基本都在一塊四五左右,比國家公布的小麥最低收購價高出了好幾毛呢!”結完糧款的宜城市小河鎮種糧大戶唐明濤掩不住地高興。今年,襄陽的新麥開秤價在1.42元/斤左右,標準品價格接近1.50元/斤,較去年提高0.2-0.3元/斤,遠高于1.15元/斤的國家公布的小麥最低收購價。
除了搶晴夏收,打好糧食豐收第一仗,當下,襄陽正搶季夏播,把好秋糧豐收第一關。全市上下壓緊壓實責任,把面積分解落實到具體田塊、到具體作物,督促各地種足種滿、種在適播期。據對襄陽各縣(市、區)調查匯總,全市春夏播計劃糧食作物面積625萬畝,同比增加3.4萬畝。
此外,襄陽還搶時夏管,抓好大田管理第一環,堅持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及早組織開展“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
“三夏”期間,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農業生產工作組,巡回進行工作督辦和技術指導,督促各地采取得力措施,高標準抓好夏管工作。以苗全、苗齊、苗勻、苗壯為目標,及早破板滅茬,清理溝廂,間苗補苗,追肥除草。抓好農業抗災生產管理,做好抗災物資和技術儲備,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干旱、洪澇和冰雹等各種自然災害,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預測預報,大力推行統防統治,尤其加強對水稻螟蟲、玉米草地貪夜蛾以及棉花、花生和瓜菜等經濟作物地下害蟲的防治,切實做到區域性病蟲不造成重大損失,局部性病蟲不爆發成災,重大作物檢疫性病害不擴散蔓延,并及時發布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及防治意見。
(經濟日報記者 柳潔 通訊員 熊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