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業未來發展方向,有不少發展趨勢,比如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設施農業、農業物聯網等,但應用群體農民,卻對其認知不足,搞不懂設施農業與農業物聯網的區別。
什么是設施農業?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指導農業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利用科技的投入增大農業產品的產出質量、效率和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及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主要的種植模式是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以及在局部地區使用的小型種植溫室和大棚,其科技含量不高導致我國農業生產的效率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
由此可見設施農業是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化,標準化集約化的一種重要模式,通過改變種植條件,生產方式等等方方面面,來增加農業的科技水平。目前在城市集約化,農業建筑一體化,高科技的不斷支撐的基礎之下,設施農業依靠都市農業理論和技術的支持,逐步成為在城市中提高滿足城市生活的集約型設施農業模式。
傳統的設施農業的種植模式可以有溫室種植,無土種植,網紗種植三種主要的種植模式,其中主要應用是溫室種植。
農業物聯網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 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改造,已成為新一輪我國農業產業革命的重要發展方向。
農業物聯網,即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的物聯網。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智能溫室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聚英物聯網感知設備,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CO2傳感器等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濃度等物理量參數,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遠程控制的實現使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控制采用無線網絡來測量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