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平臺作用,加強行業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共用,做到數據信息實時比對、精準核驗,實現了防返貧監測幫扶對象(簡稱“監測幫扶對象”)監測預警、申請認定、政策幫扶的閉環管理,有效提高了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水平。
統籌整合行業數據資源,實現監測幫扶申請農戶、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特殊困難群體三類人群信息實時調取比對,解決了線下比對核驗程序繁瑣、信息不準等難題。
一是資產信息核驗高效化。在全省鄉村振興系統率先開發實現資產線上核驗功能,匯聚民政、公安等9個部門10個接口數據,實現監測幫扶申請農戶車輛、住房等信息線上批量實時核驗。
二是政策落實核驗及時化。匯聚教育、住建、醫保等11個部門29個接口數據,實現低保、特困、殘補等行業幫扶政策落實信息“批量導入導出”,及時發現政策落實的薄弱環節,迅速查漏補缺,開展針對性幫扶。
三是信息預警反饋簡潔化。匯聚民政、殘聯、醫保等部門的新增低保、特困供養、重度殘疾人、醫療個人負擔超2萬元等重要數據信息,實現防返貧監測預警信息的“一鍵式提取”“批量式反饋”。通過登陸“鎮街綜合數據平臺”中防返貧監測預警信息提取模塊,錄入需要提取信息的日期,可直接導出新增低保、特困供養等預警信息,按部門批量分解反饋各鎮街,逐戶研判,精準施策。
暢通縣、鄉、村、戶信息渠道,優化規范環節流程,切實提升監測幫扶對象認定的及時性、精準性。
一是規范農戶申請授權。指導農戶在申請監測幫扶對象時簽訂授權書,授權縣級鄉村振興部門對其家庭成員及其法定贍、撫(扶)養義務人家庭經濟狀況進行信息核驗、調查核實。
二是優化申請授權流程。鎮級鄉村振興部門接到農戶申請及授權書,做好資料存檔,及時將授權書、身份證信息掃描件報縣級鄉村振興部門,由縣級鄉村振興部門審核備案。
三是及時核實認定。縣級鄉村振興部門收到鎮級信息比對申請材料后,運用“煙臺市鎮街綜合數據平臺”對申請人存款、車輛、工商登記、社保信息等進行“大數據畫像”,及時反饋核對結果,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組織開展民主評議,納入監測幫扶范圍。截至目前,全市通過農戶申請授權、信息實時核驗,共認定監測幫扶人口430戶、840人。
聚焦建檔立卡脫貧戶、監測幫扶戶,緊盯新增低保、特困、臨時救助、重度殘疾、年度住院及門診個人負擔累計超過2萬元人口等特殊困難群體,定期比對數據信息,及時預警預判、精準實施幫扶。
一是開展常態化監控。區(市)鄉村振興部門隨時通過“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提取建檔立卡脫貧戶和監測幫扶戶數據信息,上傳鎮街綜合數據平臺,對脫貧戶和監測幫扶戶“兩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精準比對,發現政策落實的薄弱環節,第一時間推送鎮級鄉村振興部門逐戶核實;每月固定時間從系統中批量提取新增低保、特困、臨時救助、重度殘疾、年度住院及門診個人負擔累計超過2萬元人口等預警信息,分解反饋鎮街逐戶核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
二是快速響應核實。鎮級鄉村振興部門針對反饋的預警信息進行臺賬管理,精準鎖定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困難農戶,組織人員逐戶開展調查,核實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分析研判返貧致貧風險,及時向縣級鄉村振興部門反饋疑似信息。
三是提供精準化幫扶。縣級鄉村振興部門匯總鎮級反饋的疑似信息,加強綜合研判,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防返貧監測范圍,協調督促落實針對性幫扶政策,最大程度降低返貧風險。截至目前,全市已全面開展3.3萬余戶脫貧戶和監測幫扶戶數據比對,核實低保、特困、重殘、大額醫療支出等預警信息3.6萬余條,暫未發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核心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