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綠色農業,在不降低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低碳甚至零碳農業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要實現低碳農業,我們需要重點考慮兩大因素,即效率和減排。
實現低碳農業的另一種方式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農業生產所排放的甲烷、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都會導致明顯的溫室效應。我們應該積極采取各種手段實現農業減排。
首先,更多地使用可再生清潔能源或生物能源以減少農業用能的碳足跡。例如,農業光伏 (Agri-PV) 就是專門用于農業領域的太陽能電池板創新之一。它是在生長的農作物上方建造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而太陽能電池板在發電的同時能夠為農作物提供遮陰。
APV解決方案能帶來更多電力產出、更高的作物產量和更少的用水。這也為水培和氣培等現代農業技術提供了雙贏的解決方案。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垂直農業,許多現代農業實踐會消耗大量電力,而Agri-PV可以通過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力來緩解這個問題,而太陽能作為可再生和清潔能源,還不會產生碳排放。
在中國,金風科技所打造的國內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就融入了智慧農業的概念和低碳農業生產技術。其打造的光伏智能溫室融合了新能源光伏發電系統、智能物聯網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以及環境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實現智能化控制水肥供給、補光、遮陽、增溫,以先進的無土栽培和立體種植技術提高產量。
農業減排的第二點是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因為這兩種產品都會排放一定的氮氧化物,2014 年氮肥占中國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 47%。因此,在“十四五”規劃第23章第2節也提出了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行動的計劃。為了替代花費,建議可以使用來自水果、蔬菜和茶的有機堆肥。
第三,增加碳匯量和完善碳交易體系,有助于使農業實現零碳甚至負碳排放。雖然二氧化碳不是農業排放的主要氣體,但在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的絕大部分。一種方法是增加土壤吸收和固碳的能力,以減少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如果中國的農田能夠采取更多措施,例如有機和無機肥料相結合、秸稈還田和減耕,則可以吸收兩倍的碳。
某些先前森林碳匯被低估的省份正在采用一種漸進式造林模式,例如西南地區(云南、貴州和廣西)和東北地區(黑龍江和吉林省)。這些省份的森林在10 至15 年間增加了4 萬至 44 萬公頃。
實施碳交易是實現農業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交易市場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控制碳配額來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中國從2011年開始在地方層面試行碳信用交易。到 2021 年 3 月,碳交易試點已覆蓋 20 多個行業,約3000 家主要公司,影響約 4.4 億噸碳排放,并創造了104.7億元的交易量。
在中國政府出臺的各種計劃和目標下,中國低碳農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政府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扮演著核心的角色。例如,為農民提供的獎勵和補貼,包括直接財政補貼、農具或技術補貼,以及發放給農民的其它福利等。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靠政府推動溫室氣體排放量測算標準,如使用碳清單和碳審計等標準工具來更科學精準地識別排放源并衡量溫室氣體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