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報名小麥‘糧王’大賽。”4月29日,種糧大戶郭雨在臨邑縣德平鎮農辦填寫了小麥“糧王”大賽報名表。自“噸半糧”生產能力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種糧農戶、種糧大戶及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響應,種植熱情空前高漲。
“臨邑縣將繼續鉚足干勁,堅定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答好‘噸半糧’趕考卷,為建設富強、開放、美麗、幸福新時代現代化新臨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臨邑縣委書記張旗說。
“農技專家經常過來講解小麥常見病蟲害的預防知識,加之我們通過現代化農機裝備對小麥科學管護,小麥豐產不成問題,我對‘糧王’大賽很有信心。”郭雨說。
臨邑縣有耕地99萬畝,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15億斤以上,是全國產糧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臨邑縣“噸半糧”核心區河流星羅棋布、溝渠相連、水系互通,加之近幾年連續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已具備良好的水利基礎設施條件。
“這塊地是我的‘指揮田’,整個生長周期我一直盯著。四五月份正是小麥生長關鍵期,特別要做好病蟲害防治防控工作。”近日,在德平鎮北關村的麥田里,該鎮黨委書記王貫峰查看著小麥長勢。
除了王貫峰的“指揮田”,該鎮還在西關村、大單村、郭灣村、爐坊村等26個村,建立3700畝示范方,村黨支部書記每人選取了10畝良田建立樣板田,以點帶面,促進全鎮12萬畝耕地豐產增效。
臨邑縣嚴格落實“書記抓糧”責任制,全面落實“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縣抓核心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噸半糧”創建工作。建立了“書記抓糧”機制,層層落實書記“指揮田”,實行項目化、工程化管理,任務明晰、責任明確,為“噸半糧”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著眼于“噸半糧”生產能力創建工作,臨邑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服務作用,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途徑,讓村民以土地股份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從而確保創建成效的整體性。
“德平鎮共實現土地流轉3萬余畝,打造了10個土地托管示范片,全鎮培育中糧大戶298家,家庭農場85個,合作社52家,有利提高了田間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農戶實現節本增收,農業生產實現提質增效。”王貫峰說。
臨邑縣將專業社會化服務與承包經營相結合,加大扶持力度,發展農機、植保等各類專業化服務組織,對土地實行耕、種、防、收以及統一銷售糧食等環節的“六統一”農業社會化服務,確保高產創建地塊播種、中耕、施肥、收獲全程機械化作業,實現土地全程托管,促進示范田均衡高產。
在德平鎮開展的“一噴三防”作業中,德平鎮以每畝5元,噴防兩次的價格標準,為廣大種植戶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飛防服務,通過提前告知優惠政策,提前發動群眾的方式確保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100%。
推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創建工作,離不開全周期全要素保障,為此,德平鎮推廣“361”智慧農業模式,即搭建土地流轉、農機調配、農技服務三大平臺,集中推行統一供種、深耕、播種、配方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六統一”服務模式,構建智慧農業大數據體系,為“噸半糧”核心示范區創建奠定基礎。
前不久,在德平鎮茄子李村,無人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作業人,“身負”30斤“農藥套餐”的植保無人機在半空來回穿梭,卷起的氣流令綠油油的麥田泛起陣陣波瀾。
“無人機省工省時省藥,蟲子一般在背面或縫隙里,人工只能噴灑表面,而無人機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德平鎮作業機手李廣新說。無人機飛防作業誤差可控制在厘米級,而且作業效率非常高,一天的作業量為800畝,可節約藥劑達20%。
臨邑縣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服務能力和帶動作用,借助大數據平臺,運用無人機、大型指針式噴灌機等現代化、智能化農機,讓農田春灌更精準高效,助力“噸半糧”生產能力創建工作。
“數字農業為民服務中心,立足于生產端,通過為農戶、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主要農作物、農機、灌溉用水等精確指導,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可視化、數據化、標準化管理,從而推動噸半糧核心區向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王貫峰說。
針對農業產業鏈中勞動密集的環節,臨邑縣加快發展大田作物精準播種、精準施肥噴藥、精準收獲等智能裝備的應用,在農田作業中采集各項數據,建設人機協同的一體化數據信息采集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農業數字化。
依托氣象站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站點,實現氣象數字化有效監測,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通過一系列措施,將核心示范方打造成“建的好、看得見、可復制、能推廣”的“噸半糧”樣板田,為后續打造趟出路子。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