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作為河南省唯一的全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全國首個全域產城融合示范區,發展的難點在農村,潛力也在農村。
近年來,濟源依托資源優勢,圍繞農業高產、高效、優質、綠色發展方向,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布局,聚焦蔬菜制種、道地藥材、特色花卉和花卉制種、有機旱作農業,走出了一條“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新路。
三月的王屋鎮和平村,漫山遍野的連翹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
“這是連翹的花香。”58歲的郭強種了七八年連翹,從最初的20畝發展到40畝,年進賬10萬元。
和平村石多地薄,山坡旱地農作物效益低,但適合連翹生長,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成片的連翹經濟林。
連翹入藥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大。今年,和平村連翹有500余畝,加之野生連翹資源,面積近萬畝。
在克井鎮、思禮鎮、坡頭鎮、下冶鎮和大峪鎮等地,冬凌草、連翹、懷地黃、半夏、丹參等中藥材長勢良好。
濟源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氣候資源,通過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助農增收。“我們一直在搜集種質資源,培育優良品種,引導規模種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濟源農科院中藥材專家田瑞昌說。
“看這菌子又厚又肥,真喜歡人!”大峪鎮偏看村羊肚菌種植戶胡建正說。
羊肚菌11月中旬下菌種,次年三四月收獲,怕雨淋、怕日曬,所以必須得懂技術。為此,胡建正兩年前跑到周口學習,回村后承包了1.5畝地,建起3個大棚。
1年多的摸索,胡建正漸漸有了經驗。如期收獲,他的心總算是落了地。“每個大棚能產400多斤,按照市場均價每斤80元計算,收入超過‘這個數’!”胡建正伸出手指比畫道。
在王屋鎮、軹城鎮、梨林鎮等地,大棚和林下種植香菇、栗蘑、平菇等食用菌的比比皆是,出菇、采收、加工、銷售一片繁忙,其中工廠化生產的杏鮑菇,日產10噸。
濟源通過內培外引,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民參與,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這是大辣椒,那是中國紅……”潤豐園藝蝴蝶蘭種植基地大棚花開正艷,“80后”老板賀聰聰如數家珍。
“占地30余畝,4個溫室大棚,其中1個是盛花期蝴蝶蘭的專棚。線上線下相結合,每年銷售額在300萬元左右。”賀聰聰說。
去年8月,同是“80后”的成文鵬在思禮鎮澗南莊村引進非洲菊。周邊群眾負責種植,她負責花苗供應、技術指導和鮮花銷售。
目前,成文鵬的鮮花基地有11個棚非洲菊。“產品不壓貨、收益好,大家都愿意跟著我干。”成文鵬計劃今年再增加4個棚。
濟源堅持把調整種植業結構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切入點,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夯實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讓鄉村振興有“底子”、有“支撐”。
按照《濟源種植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濟源今年的目標是:蔬菜制種面積超3.6萬畝,年產種子400萬公斤,蔬菜種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道地藥材種植面積4萬畝,建成1個萬畝以上懷藥標準化示范基地,產值突破3億元;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至2萬畝、花卉及花卉制種發展到3000畝以上。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