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層。
感知層由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維碼標簽、攝像頭、GPS等各種傳感器和網關組成,相當于人的眼、耳、鼻、喉等感覺器官,用于識別物體和收集信息。
網絡層由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絡、網絡管理系統等組成,相當于人腦,負責信息的傳輸和處理。
應用層是物聯網與用戶(包括人、組織等系統)的界面,它與行業需求相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事實上,物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農業的許多方面。從更大的角度來看,綠色農業、智能農業、精準農業等都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更小的角度來看,溫室智能溫室、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也將應用于物聯網。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幫助您了解農業物聯網的應用。
在生產端,在溫室植物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感知層),收集信息并輸送到中央處理器分析(網絡層),使植物最終能夠說話,直接告訴你寒冷天氣需要加熱,陽光不足需要額外的光,土壤水分含量低,多少水……等需求(應用層)。工作人員只需要用手指發出命令,溫室內的農業機械設備將自行啟動,以滿足植物的所有生理需求。
屆時,農民將不再依經驗種植,可以輕松監測作物的生長。作物始終生長在最佳環境中,加上各種自動化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最終達到大大降低種植成本、生產標準化優質農產品的目的。
物聯網不僅應用于種植端,還應用于運輸、銷售端等流通環節。例如,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性體系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
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利用各種傳感技術和通信手段,對作物從種植端生產到銷售端銷售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和跟蹤,并在可追溯碼上記錄生產數據。這個可追溯代碼就像每個農產品都有一張獨特的身份證。
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可以讓消費者看到農產品從土地到桌子的整個過程——從第一公里的生產和中間運輸,到最后100米的桌子,只需要掃描農產品包裝的可追溯代碼,你可以看到生產數據的所有環節,實現農產品質量的整體可追溯性。
先進技術的效益將促進農業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物聯網使農業更加準確、安全、智能,隨著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的政策傾斜,讓這些產品實現智能控制,通過云平臺的智能設備,讓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其地理位置、增長等信息,實現所有農產品的互聯。
未來大到一頭牛,小到一粒米,都將擁有自己的身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了解它們的地理位置、生長狀況等一切信息,實現所有農產品的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