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溫室在荷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地少人多的國家已經普及了,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并不廣。智能溫室項目涉及的設備器材包括兩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有傳感器等感知設備以及控制箱,軟件也就是物聯網管理云平臺,軟件通常是與硬件綁定銷售的,并不單獨收費,云平臺提供了一個遠程管理溫室大棚的窗口。
附帶了云平臺系統的溫室,智能化程度主要體現在環境數據的調控上,數據自動上傳,登錄云平臺就能查看數據,數據能以文字EXECL、曲線圖等形式呈現,數據對比,對溫室大棚環境調控能力成了數字調控,大棚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智能溫室需要提前在云平臺設定好各種環境參數,后期交給云平臺自動運行就行,需要人工操作的事項會減少80%,一個標準大棚每年節省10-15個人工。
對于作物的栽培方式也會發生改變,傳感器這類感知設備能將溫室數據轉變為數字,據此斷定適合栽培的作物種類,對于作物的生根、發芽、結果、成熟等階段所需生長要素的調控也能精準。
云平臺會根據溫室大棚實際環境來調控,當大棚內部溫室低于設定的10攝氏度時,自動關閉窗戶、通風、風機等通氣設備,拉下保溫簾等進行保溫工作,或者干脆設定云平臺每天早上通風接受陽光照射,晚上18:00之后開啟保溫,重復性工作交給系統自動處理。
當一個能管理多間大棚、作物產量質量大幅提高之后,自然也就能拉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智能溫室內部環境調控合理,產量能比傳統大棚增產35%以上,再加上果蔬品相,色澤、口感等方面都有改善,售價也能提高點,簡單算筆賬,建設1畝的智能溫室,以種黃瓜來算,秋季茬黃瓜畝產量:2萬斤—3萬斤,春季茬黃瓜畝產量:3萬斤—5萬斤,年畝產量大概是6萬斤,批發銷售單價一元一斤,收入還是可觀的。
智能溫室的建設雖然能促進城郊型和城鎮園區特色農業的發展,遺憾的是目前處于發展應用的初期,認識了解的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