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各村的蘋果園里呈現出一派繁忙而喜悅的景象,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向人們展示著一年的辛勞結出了豐收碩果。
記者走進雁翅鎮躍進村果園,彌漫在空氣中的濃郁果香讓人垂涎三尺。果農們正忙著采摘,他們手提著桶,三兩一組,穿梭在果樹之間,手法熟練地將蘋果從樹上摘下,再輕輕放入桶中。不一會兒,一桶桶紅彤彤的蘋果便堆滿果園的一角,等待著進一步地分揀和包裝。
果農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的笑容,這些蘋果不僅是他們辛勤勞動的結晶,更是致富的希望。不少市民也慕名而來,爭相采摘購買。
一位市民說:“我們每年都來這兒摘蘋果,果子又大又紅、水分充足,還特別甜,一直都覺得這里的蘋果味道與眾不同。”
據了解,雁翅鎮23個村中,有近半的村子從事蘋果種植,受去年特大暴雨災害影響,蘋果產業受到重創。今年,在鎮政府的指導下,各村積極開展災后恢復重建,爭取市級園林補貼政策,承包戶也在村集體的幫助下,對局部受損果園進行自救。同時,村集體牽頭尋找新的地塊開展復種工作,并利用石景山區援建資金在田莊、河南臺等村進行集體果樹建設,恢復蘋果種植近500畝,種植品種除以前種植的富士,還新引進陜西秦脆、瑞雪等,鎮域蘋果種植面積也逐步恢復,產量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眼下也正是雁翅鎮大村秋玉米的成熟收割期,村委會搶抓晴好天氣,積極組織人員和機械投入收割工作,狹長的田地里片片金黃,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
連片的玉米地次序分明,3臺現代化收割機在田間轟鳴作響,緩緩地行進收割,精準地將一排排玉米植株吞入倉內,既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極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隨著收割機的前進,鋒利的切割裝置迅速地將玉米稈切斷,玉米穗也被巧妙地摘離,秸稈則被同步粉碎,化為細碎的綠色肥料,均勻地撒回田地。不一會,一大片玉米田就被收割完畢,收割機停靠在運輸車旁,機手操控著設備將收割回來的玉米棒裝進運輸車后廂,村干部們也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收割機、運輸車輛配合作業。
大村黨支部委員楊有亮介紹:“今年,大村種的是雜交玉米,帶核的畝產約1800斤,脫粒后,顆粒能達到900斤左右。我們采用收割機收割,再由大車直接運走,保證玉米不在村滯留,不存在銷售滯留問題。”
據了解,大村現有高標準農田263畝,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50畝,通過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等工程建設和水肥一體化技術,今年種植玉米約1615畝,產值預計達120萬元。
近年來,當地村民通過改良土壤、引進優良品種、采用科學種植技術等措施,讓曾經的荒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玉米的豐收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為村里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來源:京西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