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市延慶區將以工代賑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試驗田”,積極引導項目當地群眾參與項目建設,不僅完善了農業基礎設施,還激發了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本地群眾就業增收成效顯著。
因地制宜謀項目,下好謀劃“先手棋”。作為承擔首都糧、菜保供任務的重點區,延慶區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以工代賑有機結合,一方面為項目建設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也為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提供更多機會。通過吸納當地群眾參與田塊整治、田間道路修葺等技術門檻低、工藝簡單的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更多低收入群體就業增收,切實改善民生品質。
創新機制抓進度,跑出建設“加速度”。為保障項目真正“賑”出實效,延慶區在項目管理上創新機制。從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強化項目過程管理,到依托線上調度系統強化政府部門監督管理,充分保障項目科學實施、如期完工、效益達標。
就業增收顯成效,驅動發展“高質量”。以“工”促就業,以“賑”惠民生。作為實施鄉鎮之一的沈家營鎮,今年建設高標準農田近7000畝,總投資2000余萬元。為保證農民工工資正常發放,鎮政府明確要求各施工方簽訂《支付農民工工資承諾書》,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前三季度已帶動本地區群眾就業120余人次,累計發放農民工工資160余萬元。
60多歲的老張和老劉,是沈家營鎮八里店村兩名家庭極困難農民,因身體原因待業在家,配偶均因病無法勞動,無家庭固定經濟來源,今年4月以來,張劉二人通過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垃圾清運、雜草治理等環節工作,每月獲得收入2000元,切實解決了生計問題。
兩位村民的事例是沈家營鎮通過以工代賑惠及民生的縮影,近年來,延慶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中先后吸納5800余名本地農村勞動力參與建設,累計發放報酬5500余萬元,有相當一批與張劉二人境遇相似的村民,通過參與項目建設實現了增收致富,書寫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