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作為重要變革引擎正在重塑各行各業,持續深度融入生產生活、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盡管與其他領域相比,數字技術推動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的進程相對慢些,但這也表明在“三農”領域加大力度釋放數字技術賦能的乘數效應空間巨大。
早在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旺則鄉村旺。當前,要特別著重釋放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量增質升的乘數效應。
我國高度重視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農村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推進信息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顯示,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數據已被列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市場處于加快培育之中。正是由于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和政府審時度勢的統籌推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50.2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41.5%。這為構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得益于國家對網絡強國戰略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注重推進使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和拓展鄉村功能價值,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這可從以下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公布最終核實的2022年GDP相關信息顯示,該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約為19.5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24%,比2021年提高0.19個百分點;2022年底我國已經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2023年6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0.5%;2023年我國多地能夠有力克服“爛場雨”、洪澇、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39萬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國家數據局于2023年10月25日掛牌成立,并于同年12月31日聯合農業農村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該計劃的一個重點行動是“數據要素×現代農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量增質升
近年來,我國加速構建數字中國建設的體制機制。鄉村產業發展領域的數字技術賦能正從“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等形態升級到“數據要素×現代農業”階段,數字技術賦能的影響正從疊加轉變為乘數效應。
首先,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總量增長。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數據資源具有低成本復用、非排他使用、邊際報酬遞增等特性,能夠被鄉村市場主體應用于涉農產業鏈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涉農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數字技術泛在連接,催生短鏈農業、眾籌農業、共享農業、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催育鄉村產業以需定產新模式,打通涉農產業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數字化鏈路,增強糧食和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
其次,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質量提升。數字技術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能夠推進涉農產業鏈深度融合,增強農業生產環節的智能管控程度,提高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精準性。智慧種植養殖實現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的可視化表達和數字化管理,能夠促進涉農產品的消費升級。使用圍繞特定涉農產品的育苗、生產、儲藏、流通、加工、消費全鏈條數據流,可帶動技術、資金、人才、土地等資源在產業鏈上優化配置,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
最后,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韌性增強。數字技術的連接紅利,可使涉農經營主體共享土壤、天氣、產能、加工、物流、貿易、消費等數據,提高生產經營的抗風險能力,有效解決鄉村產業的短鏈、缺鏈、斷鏈等問題。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監測預警的精準性,減少自然災害、疫病傳播、價格波動等對涉農供應鏈的沖擊影響。
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
現階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精神,高質量推進“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釋放鄉村產業發展的數字技術賦能效應。
一是既要充分認識到鄉村產業特別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復雜程度,又要以歷史責任感擔起推進“數據要素×現代農業”的責任,摒棄不愿、不敢、不會數字化轉型的想法,積極穩妥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二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鄉村主導產業和特色農業數字化發展規劃。深挖和激發數據資產活力,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拓展鄉村智慧旅游應用,促進數字鄉村產業的新模式和新業態涌現。
三是著力提高涉農管理者和經營者的數字素養、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和數字場景的決策能力,提升數字知識教育和數字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彌合數字鴻溝,培育涉農數據要素企業,強化農產品經營主體流量扶持。
四是完善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以數據資產納入財務報表為契機,秉承價值共創理念,強化涉農企業數字責任,不斷實現“三農”領域的數據交易規模倍增。
五是加快建設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強數據采集、應用、開放、管理等標準建設,著重研究農業農村專有軟件與信息系統的整合集成技術,探索元宇宙農業,提升涉農產業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六是破除制約數據資產應用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數字化構建,推進全社會生產生活的數字化轉型,嚴守數據安全底線,為鄉村產業發展營建更加優越的數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