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天津市津南區一米田數智共享認養農場的大棚在陽光照射下迅速升溫,超過預設范圍。負責人馮少傲的手機上收到預警信號,他當即發出操控指令,大棚內通風口隨即打開,大棚溫度快速回落到合理區間。
數字化、智能化不僅為農業帶來了新技術,也創造了新模式。運用數智技術,“共享認養農業”開始試點。認養一塊地后,不管認養人身在何處,打開手機上的數字農業物聯網系統,田間情況一目了然。缺水了,在屏幕上輕輕一點,水管立刻開啟,汩汩清水淌入田間;光照太強,手指在屏幕上緩緩劃過,大棚的棉被和通風口隨即調整角度……
全新的消費體驗和農業種植模式,輕松、有趣、時尚。平日里,實時了解作物生長情況。到了周末,一家人來到自家地里采摘,滿載而歸。一塊數智賦能的田地,增加了城市與農村的“黏性”,讓周末游說走就走。數字農業+文旅,產生的是更有科技范兒的現代農耕體驗、研學示范、采摘園等新業態;數字農業+加工流通,帶動的是直供直銷、預制菜、訂單農業等新業態……打開思路,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不斷拓展數字農業嵌入農業農村各領域的深度、廣度、精準度,就能為現代都市型農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數字技術的應用正為鄉村振興帶來澎湃動能。但目前很多“數字農業+”產業還處在成長期,沒有形成規模化發展。面對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如何讓技術手段更豐富、應用場景更廣闊、覆蓋面積更廣泛?這些問題單靠某一主體已經無法解決。探索更多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數字化應用場景,以場景為紐帶,創新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等多方參與和利益聯結機制,“數字農業+”產業才能充分“接上地氣”,茁壯成長。
用好蓬勃發展的數字技術,讓科技與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更加深入,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紅利”,鄉村振興將有“智”更有“質”。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