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來,湖北省鄂東、江漢平原南部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有利于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等遷飛型害蟲的降落和遷入。低洼地區農田被淹,病原菌隨洪水漂流擴散,作物受災后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細菌、真菌等病原菌滋生侵染。而暴雨過后的高溫高濕天氣,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病蟲發生危害,流行性病害、遷飛性害蟲、鉆蛀類害蟲重發風險較大。
省植保總站介紹,秋糧作物上,“兩遷”害蟲、水稻紋枯病將加重發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種和常發區偏重流行,特別是再生稻穗頸瘟流行風險極大,受淹區或低洼區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細菌性條斑病將加重發生。草地貪夜蛾和玉米螟在夏玉米上將加重發生,玉米紋枯病、玉米莖腐病等病害將加重流行。
柑橘上,柑橘潰瘍病、瘡痂病、砂皮病、炭疽病等病害流行將加快。
蔬菜上,瓜類和茄科蔬菜疫病、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茄果類青枯病和瓜類枯萎病將加重發生。
當前,正是水稻“兩遷”害蟲、細菌性病害“抓早治小”控制源頭的關鍵時期。7月4日,我省發布洪澇災后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提示,提醒各地在開展抗擊洪澇災害和推進災后復產的同時,務必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和防控工作,嚴防病蟲“災后災”的發生。
提示要求,各級植保機構要及時向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黨委政府匯報受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認真宣傳貫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層層壓實責任,切實防止重大病蟲擴散流行為害,減損促增產,爭取有災不減產。
要加大病蟲監測調查力度和頻次,加強面上普查,關注重大病蟲發生態勢,科學開展會商分析,尤其是受淹后的農作物病蟲發生情況,有大發生、大流行的苗頭,立即上報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村組大喇叭、微信群、短信、明白紙等有效工具和渠道,及時發布病蟲發生預警和防控技術措施,指導農民科學防控。
最為關鍵的是務必加強技術指導。各地根據受災情況,依托省市縣各級組建的指導專家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及時防澇排漬和科學防病治蟲。淹后恢復的農田,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氨基寡糖素、蕓薹素內酯等免疫誘抗劑或生長調節劑,提高植株抗逆耐害能力。
對于晚熟早稻、早插中稻,當稻飛虱百叢蟲量達到1000頭時,搶晴選用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蟲胺、呋蟲胺、三氟苯嘧啶等藥劑及時防治。稻縱卷葉螟卷葉或束葉尖達到60個/百叢時,選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制劑防治。對于淹水后中稻,要及時噴施噻唑鋅或噻霉酮等藥劑,預防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細菌性病害發生。
當田間出現葉瘟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及時選用吡唑醚菌酯、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含量應在75%以上)、稻瘟靈(40%以上)、嘧菌酯(25%以上)、丙環?咪鮮胺、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環唑、咪銅?氟環唑等藥劑進行防治,并兼防水稻紋枯病。
對于晚稻秧田,要加強管理,移栽前1-3天選用內吸性強、持效期長的藥劑,帶藥移栽,預防稻葉瘟、稻薊馬、稻飛虱和葉蟬及其傳播的病毒病。
對于夏玉米,要在排澇除濕、中耕松土的基礎上,重點防治玉米紋枯病、大小斑病、莖基腐病、穗腐病等病害。防治藥劑可選擇枯草芽孢桿菌、井岡霉素A等生物藥劑,或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化學藥劑。同時,應混用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如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噻唑鋅等。對于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等害蟲,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藥劑實施達標防治。
對于大豆,重點防治大豆根腐病、菌核病、銹病等病害。尤其是倒伏的大豆地塊,選用菌核凈、咯菌腈、丙環唑等藥劑及時預防。低洼地區同時也應混用春雷霉素、噻霉酮、噻唑鋅等防治細菌性病害。此外,災后大豆長勢弱、持續高溫等易引起大豆癥青,需噴施葉面肥或免疫誘抗劑預防,同時混配噻蟲胺、呋蟲胺等藥劑防治點蜂緣蝽、飛虱、薊馬等介質害蟲。
蔬菜和果樹根據田間病蟲發生實際,及時選用對路藥劑進行防控。
同時,各地用好中央重大病蟲防治資金,積極爭取救災資金、其他重大項目和本級財政資金支持,全力做好災后流行性病害、“兩遷”害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應急防控所需藥劑、藥械和燃油等物資保障。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快速、高效、專業的作業特點,組織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參與災后病蟲害應急處置,用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藥械開展統防統治。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