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綠意,竹香沁人心脾,3000多畝翠竹隨著風輕輕搖曳。
“誰能想到,三年前,這里還是布滿坑洞、寸草不生的廢棄礦區!”在廣西桂平市木圭鎮竹筍種植基地,看著茁壯生長的連片竹海,村民李學華感嘆著來之不易的“礦區復綠”。
李學華是木圭鎮四德村人,不忍心看到家鄉的幾千畝土地就這樣被荒廢。決定在這片荒瘠之地,種植耐旱、耐熱、耐寒的麻竹,開啟種竹造林之路。
填平礦坑、改造土壤、照料竹苗、施肥護理……第一年,李學華帶領村民種下1600畝麻竹,現在已陸陸續續擴種到了3000多畝,裸露的黃色土層漸漸被翠綠色所覆蓋。
在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下,李學華牽頭成立桂平市竹海種養專業合作社,將竹林劃分好區域,由村民根據自身能力“認領”管護區域,在務工收入基礎上,再按照麻竹筍產量獲取“提成”,村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這種“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已為當地及周邊村脫貧戶、村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每月能增加2000多元收入。
這兩年,李學華相繼建成了竹制品倉儲、保鮮、加工等車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加工鏈。去年,麻竹基地產出鮮筍1000多噸,加工酸筍銷往柳州市的螺螄粉企業以及各大實體店,年產值超500萬元,前景廣闊。
曾經廢棄的礦區,如今已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新天地。村民們依托這片美麗的土地,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桂平市成功探索農業綠色轉型的一個生動寫照。
近年來,該市重點圍繞提質增效、綠色發展重點,大力發展生態蔬菜、生態畜牧、生態林業等特色產業,點燃了鄉村振興“綠色引擎”。
“這幾年陳皮柑種植收益不錯,今年村里通過‘四議兩公開’研究決定,以合作合資的方式種植陳皮柑,目前已完成果苗種植,正在安裝滴灌設施。”據桂平市垌心鄉垌心村黨支部書記潘漫介紹,全村陳皮柑的種植面積約450畝,每年采摘、收購加工陳皮柑約250噸。
“豐收的時候,務工需求80至120人。我們每天有80元工資收入,既拿到工資,又學到了技術。”在垌心勝景陳皮柑種植基地務工的村民張明亮滿意地說。
垌心鄉地處廣西大瑤山余脈,當地政府“靠山唱山歌”,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除種植陳皮柑,還發展山泉生態魚、土豬等特色養殖產業。
經過幾年發展,垌心鄉目前種植陳皮柑、砂糖橘等柑橘面積達1200畝,產量約2000噸,產值約1850萬元,山泉水養魚存量40多萬尾,存欄土豬約1.3萬頭,全年實現肉類產量2417噸。
如今,垌心鄉農產品都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土貨”,受到消費者喜愛,村民“錢袋子”也鼓起來了。一系列生態惠民的舉措,讓群眾共享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生態振興的紅利。
走進桂平市蒙圩鎮蒙圩村良和屯的騰信生態養殖基地,牛場寬敞干凈,幾百頭肥碩健壯的肉牛或立或臥,安靜又悠閑。
該基地負責人岑勝忠說:“除了肉牛養殖,我們馬上在6月開工建設水面漂浮圓池養魚項目。將牛的糞污和其它輔料進行發酵加工后,變成魚飼料,形成‘牲畜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生態循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近年來,桂平市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整縣推進項目中,共有455家企業完善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通過收集周邊畜禽糞污加工有機肥,2023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約91.58%。
今年第一季度,桂平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42億元,同比增長4.9%。桂平市以綠色生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已呈現農村美、產業興、村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景象。
來源:中新網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