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大力推廣產地倉模式,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變革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產銷精準對接,利益緊密互聯,對建立長期穩定的新型“研、產、供、銷、融”政農商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01從源頭整合農產品供應鏈
數字農業包含智慧農業種植、養殖標準化和農產品的數字化(溯源、交易、供應鏈金融、票證服務)。我們從農產品供應鏈說起,農產品的供應鏈包括采收、分級、包裝、預處理、倉儲、運輸、配送、售后等全過程。
產地倉建設是農產品供應鏈的起點,是農產品數字化的源點,是目前農產品供應鏈短板。要整合農產品供應鏈,必須從源頭做起,大力開展農產品產地倉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地直發,農商互聯,縣域共配,末端直配,推動農產品加速上行,推動鄉村振興。
首先推動農商互聯、實現精準對接: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發揮流通對農產品基地的引導性作用,推動農業生產圍繞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升規模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產銷一體,打造上聯農產品基地、下聯消費者,建立產銷密切銜接的長期穩定農商關系。
第二投資建設產地倉,推動標準化:大力開展以農產品產地倉保鮮設施為重點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從源頭開始推進農產品標準化與商品化,把好冷鏈源頭第一關,完善農產品物流全程冷鏈體系,是農產品供應鏈創新發展的關鍵。
第三從源頭做起,推動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用數字化打通農產品“研-產-供-銷-服”全鏈路,首先需要物聯網技術應用,需要農產品單元化與標準化建設。
02用物流縮短農產品供應鏈
一是將城鄉高效配送網絡前端下沉,通過產地倉連接農產品,通過前置倉或社區團購自提點連接消費者,通過城鄉高效配送網絡連接產地倉與前置倉,實現商貿物流網絡全覆蓋。在這樣的物流基礎設施基礎上,疊加電商平臺、直播平臺、數字新商貿農產品批發平臺,就可以減少中間商,實現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直連,降低流通成本。
二是通過對農產品實現標準化分類,單元化包裝,大力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實現從田間地頭到末端銷售場景的超市貨架一筐到底,中間各流通環節不倒筐,鮮嫩農產品不倒騰。從而實現農產品物流作業變成對物流筐的作業,物流全過程中分揀、搬運、裝車、卸車、入庫、出庫、上架、倒運等作業環節,均是對物流筐的作業,是對物流筐的分、合、搬、運、存,物流筐中的鮮嫩蔬果不再發生擠壓、拆分、翻倒、抓取等作業,既可以保證生鮮蔬果的品相與質量,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鮮蔬果的損耗。
03用創新驅動農產品供應鏈
一是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把好產地倉的產品采收、分級與預處理關,引領農產品的品牌創新。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絕不僅僅是“一冷了之”,只關注全程冷鏈的制冷、溫控。因為冷鏈物流的目的不是冷鏈與溫控,而是農產品的保質保鮮,冷鏈只不過是農產品保質保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是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創新:用數字化引領農產品流通模式與物流模式創新,解決農產品產地區域廣闊、農戶分散,農產品物流配送面臨的小、散、亂問題,實現農產品物流配送集約化、共享化,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物流技術與裝備創新: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創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農產品物流技術與裝備創新與普通物流完全不同,必須考慮農產品的鮮嫩易損,必須考慮農產品物流的低溫、濕度、氣體的具體環境等。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