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通過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探索不同區域條件下數字鄉村發展路徑和方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數字鄉村建設,給數字農業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我們又該如何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為此,潮新聞記者在北京專訪了三位專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研究員高鳴,鄉村振興觀察員、民建中央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林龍博士,浙江省新時代京浙人才協同發展中心主任王一博士。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數字農業如何發展?
民建中央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林龍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他看來,數字鄉村建設,將給數字農業帶來大變革,大力推動現代設施農業發展。
“智能農業裝備、農業大數據以及農業物聯網等數字農業場景,都離不開數字鄉村這個大基石。”林龍說。
他給潮新聞記者展示了農業物聯網在數字農業中的一些關鍵場景。目前通過物聯網技術,林龍所領導的科技團隊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為農業生產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
例如,通過安裝在農田中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數據,并將數據傳輸至云平臺進行分析處理;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軟件,農戶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農田環境數據和作物生長情況,并遠程控制灌溉、通風、加熱等設備,確保作物生長環境處于最佳狀態。
林龍認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是主要方向之一。而智慧農業,則是驅動農業強國建設的核心動能。
“未來的農業,將不僅僅是用來種植莊稼、養殖家畜,同時也是數據要素的生產者和用戶。”林龍解釋說。
基于此,林龍認為智慧農業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同時,還對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與結構優化起著關鍵作用。未來,它將不再局限于農業生產環節的革新,還將深入到農產品加工、物流、銷售乃至消費服務等整個產業鏈條。
“例如,智慧農業可通過對市場大數據的分析預判消費需求,指導農產品差異化生產;通過冷鏈物流智能化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利用電商平臺和溯源系統增強消費者信心,推動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林龍表示。
數字農業,催生哪些農村新業態和新職業?
“很顯然,隨著數字農業發展,必將催生一些農村新業態和新職業。”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研究員高鳴這樣告訴潮新聞記者,“比如,農業無人機駕駛員、農業大數據分析師、農業物聯網工程師等新職業開始興起。這些高端就業崗位,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農業。”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培育、激勵和保障等方面多措并舉,推動鄉村各領域人才隊伍取得了明顯成效。2023年,我國農村實用人才超2300萬人,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800萬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達620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07萬個,服務帶動9100多萬小農戶。鄉村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升。
高鳴還提到北京市于兩年前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的一種新職業:鄉村振興協理員。
2022年4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公告,宣布當年招聘461名高校畢業生擔任鄉村振興協理員。“北京市的這一創舉,更有利于為數字鄉村‘引智’‘引質’。”高鳴說。
高鳴分析說,實踐已經證明,與普通村干部相比,“鄉村振興協理員”具備不少優勢:他們不僅文化素質高、接受能力快,而且還懂國家的政策法規。除此之外,他們表達能力強,勇于創新,會將不少新技術、新方法用到實際工作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數字農業,我們還缺乏哪些人才?
高鳴還認為,數字鄉村建設,不僅對數字農業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也讓我們對鄉村各類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推動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在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中還面臨人才結構失衡、培養渠道單一、引才聚才困難、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與挑戰。
高鳴建議,搭乘數字鄉村建設東風,更多培養農業農村發展緊缺的專業人才。涉農高校要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農業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從專業布局、學科設置、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推進農工、農理、農文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涉農學科原始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主體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渠道的人才培育方式。“此外,未來鄉村人才培育應更突出實踐導向,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立實訓平臺,讓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提升技能。”
高鳴覺得,實際應用中應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通過柔性引才盤活鄉村人才“蓄水池”。“各地應加緊制定鄉村緊缺人才目錄,通過多元途徑加快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充分保障其在職業發展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形成良好的政策環境,讓各類外來人才能夠引進來、沉下去、留得住。”高鳴說。
浙江省新時代京浙人才協同發展中心主任王一博士補充說:“我國地域廣闊,當前農村缺人,更多的是缺鄉土人才。”
“我們需要培養大批生長在農村、懂得農村的鄉土人才。他們扎根農村更了解并理解農村,傳統農業知識豐富,但專業技能不足等短板也同樣明顯。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能力的鄉土人才?如何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轉化為鄉村發展動力?這樣的破冰之旅,一直在路上。”王一表示。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業提質增效,需要人才;生態農業,需要人才;現代設施農業,需要人才;智慧農業,需要人才……在王一看來,我國農村各類人才總量依然相對不足,鄉土人才機制亟待健全。
“當前在農村,年輕后備力量嚴重缺乏,尤為短缺的是在農村發展需求最旺盛的生產、科技等方面的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王一表示,“鄉村人才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加以改善。”
來源:北京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