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近年來,重慶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設備,推動傳統農業逐步從“體力活”向“智力活”轉變。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290個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助力智慧農業建設跑出加“數”度。
大足黑山羊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品種,為了保護好重慶本地優良的畜禽遺傳資源,從2003年開始,保種場負責人、高級獸醫師黃德利把重心投入到大足黑山羊的保種選育工作上。
“當時,大足黑山羊的特性和價值并未被完全發現,部分村民引進川東白山羊、南江黃羊、波爾山羊等品種無序雜交。”黃德利說,為了讓品種純化,必須防止近親繁殖,僅靠傳統養殖經驗,這項工作的效率不高。
如何精準高效做到黑山羊品種純化?投用智慧養殖系統后,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技術員給每只黑山羊佩戴了電子耳標,“電子耳標相當于它們的‘身份證’。”黃德利說,每只羊的血緣關系都被錄入信息庫,配種時只要查閱其血緣關系,就可有效避免近親繁殖,同時還可通過采集它的長勢等相關指標數據,與它的雙親進行對比,這樣就能很好地判斷是否有選育優勢。
同時,利用5G技術,保種場增加了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等智能設備,通過傳感器實現整個保種場各項指標的智能監測。
“過去,保種場的溫度濕度、氨氣、糞便清理、山羊生長狀態全靠人工判斷,費時費力且不能實時監測,山羊生病是常有的事。現在一目了然,基本能做到精準發現、及時治療。”黃德利說。如今,在這些智慧養殖系統的幫助下,大足黑山羊保種場種羊配種分娩率從以前的60%上升到91%,羔羊成活率達到92%。大足黑山羊種羊存欄2000多只,保種工作有了質的提升。
在重慶,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已經遍地開花。在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通過智慧化的管理平臺可提前推測每株樹體果實的產量,為無人機施肥、用藥、灌溉等提供全過程科學指導。在市農科院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栽培、病蟲害巡檢、魚生命體征監測等實現了智能化作業,魚糞通過水資源化處理轉化為水溶性肥料,實現了種養循環全利用。
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通過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農業領域正加快數字化轉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數字種業、數字種植業、數字畜牧業、數字漁業、數字加工業等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范基地290個。
據悉,為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接下來,重慶將重點實施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提升產業智慧化水平、促進經營服務智能化轉型、推動數字農業農村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整合協同的信息化應用體系五大任務,力爭到2025年將基本建成西部“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示范區。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