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平區設施農業迅猛發展,各類農產品陸續走進日光溫室、走上市民餐桌。在此過程中,依托農民田間學校在設施蔬菜高效種植技術上持續探索與推廣,昌平區設施蔬菜產能持續提升、效益不斷增加。
走進北京藍天綠都農業生態園的日光溫室,放眼望去滿是翠綠的番茄秧,一個個長勢喜人的西紅柿掛在枝頭。在另一棟日光溫室中,脆嫩爽口、清香味美的黃瓜也已達到成熟采收的標準。“現在,我們大棚里邊種植了包括西紅柿、黃瓜這些茄果類、瓜類蔬菜,目前整體長勢是不錯的。”北京藍天綠都農業生態園的種植技術員劉洪朝介紹道,每年2月開始種植,整個采收可以到7月底8月初。
與常規種植模式不同,這里的設施蔬菜通過采用高壟密植、雙側覆膜、滴灌灌溉、落蔓夾等種植技術,使得整體的蔬菜畝產量有了進一步提升。據統計,日光溫室番茄高產栽培單棟產量2250公斤,折合畝產6875公斤,預計全生長季畝產可達1萬公斤以上;日光溫室黃瓜單棟產量6500公斤,折合畝產16250公斤,預計全生長季畝產可達1.9萬公斤以上。
“這種種植模式比起常規的種植模式,至少要提升三分之一以上的畝產量。”馬池口鎮辛店村農民田間學校校長、農藝師劉民告訴記者,“我們嘗試的模式最終是要通過農民田間學校向周邊種植基地、使用春秋棚以及溫室種植蔬菜的種植戶,以及各個園區進行大批量推廣,讓這些高產高效的技術輻射到每一名種植戶當中去。”據了解,春夏季主要是進行茄果類和瓜類蔬菜的種植,接下來會通過輪作的種植模式,將這一季春茬和夏茬的作物拉秧以后,調整為秋冬茬進行設施蔬菜的冬季生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