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提出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因此,各地應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農業旨在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并提高農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展特色農業要以地域特色為第一競爭力,并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形成完整的特色農業產業鏈。通過規模適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產品有競爭力的特色農業生產體系,來推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特色農業具有兩大顯著優勢:
一是因地制宜。在發展特色農業時,應綜合考慮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通過科學評估來確定適合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氣候條件、土壤肥力、人口老齡化程度、地域文化習俗等多種因素,以實現因地制宜的目標。這有助于構建具有最高性價比和最佳經濟效益的農業模式,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整合。
二是農民增收。在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民在選擇種植品種時,常因信息不對稱而喪失競爭優勢,導致陷入低價競爭。發展特色農業能有效避開低價競爭,發揮特色品牌效應,在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提升消費者喜愛度及忠誠度,從而擴大銷量。經濟高效的特色農業進一步強化了農業發展與農民利益之間的聯系,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助力農民增收。
然而,在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特色農業的發展亟須尋找新的驅動力。為了實現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規模化和標準化方面取得突破,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正是為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
數字化種植可以提高特色農業生產效率。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通過配置先進的設備,可以實現自動化的澆水、施肥和殺蟲等操作。借助數字化平臺對種植器械進行統一調度和協調作業,從而實現高效運營。在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而農特產品價格卻難以提高的背景下,數字化種植有助于減少重復的人工勞動,降低成本,進而提高特色農業生產的效率。
數字化種植可以實現品控。通過高精度的數字化種植技術,可實時獲取田間信息,使得農民能夠對農作物進行精細管理,并通過動態調控確保品質。此外,數字化種植還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產生病害的原因,快速制定治療方案,從而整體提升農作物的平均質量。而嚴格把握各種生產要素的數字化種植方法,有助于保證農特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數字化種植能夠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作為一種新型的種植方法,數字化種植在實施過程中采用全面的數據管理,實現整個流程的透明化和可視化,這使得消費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生產過程。在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提升的基礎上,透明高效的生產過程有助于增強消費者信心,從而塑造具有較高客戶忠誠度和品牌競爭力的農特產品。
數字化種植可以精準助農。通過教育培訓、引導等手段,提高群眾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途徑,使農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而是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科技含量的生產模式,數字化種植可以提高農民的思維水平,增強發展信心,助力精準助農和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種植可以縮小收入差距。通過培養農民的數字素養和技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數字技術提高收入。同時,特色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的提高,能促進銷量上升,帶動農民增收。數字農業有望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總之,發展特色農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其顯著優勢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高效益實現農民增收。而數字化種植作為一項新的種植方式,通過提高效率、實現品控、加強品牌、精準助農、縮小差距,為特色農業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特色農業與數字化種植相結合,有利于實現農民增收,縮小農村收入差距,為我國提供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