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1月10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依靠科技進步助力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省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從田間耕種收割延伸,發展到種子選育、糧食加工、銷售等環節。2023年,我省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在防災救災時大顯身手。
農機到田
助力端穩飯碗裝好糧
兩人就種了140畝小麥,臨猗縣楚侯鄉王見村種糧大戶劉麗娟和丈夫都是種地好把式。 “從播種到收割,全程機械化。現在種地,農機是必備,我最近新購了幾臺旋耕機和收割機。”話題一涉及種地,劉麗娟就打開話匣子。
劉麗娟不愿多說收入,只表示去年自家每畝地產出約900斤麥子,在小麥行情較好時賣出。按國家發改委2023年9月26日公布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1.18元/斤算,種糧收入也近15萬元。
農機助力,種糧見收益。去年,我省農機系統積極推進區域統籌協調和生產調度,做到了糧食生產機收、機播面積落實到田塊、落實到機手、落實到機具。通過科技賦能,農作物畝產可提升10%—20%。農業與科技融合發展,讓農民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
糧食豐收,機收減損是重要一環。“三夏”期間,晉城市遭遇陰雨。小麥收獲期,當地出現大規模降水天氣。該市農機中心與氣象部門會商并制定機收預案,立即啟動全市31臺烘干設備,組織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做好搶收技術服務。
“烘干設施幫了大忙。如果沒有烘干、存儲設施,村里1500畝小麥,遇上雨天必定受潮,村民更無法根據市場行情選擇出手時機,損失也會不少。”澤州縣巴公鎮巴公四村黨支部書記李軍亮說。澤州縣農機發展中心崔建兵表示,小麥機收過程中協調了各烘干主體,全縣烘干設備全天候運作。
去年10月24日,平定縣農機中心舉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收演示現場會。大豆玉米一體化播種機、自走式玉米收獲機、履帶式大豆收獲機等6臺套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專用裝備一一亮相。農田里的大豆玉米排列錯落有致,道依茨法爾生產的2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川收牌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分別進行了玉米、大豆機收現場演示,金黃飽滿的玉米穗、結實圓潤的大豆顆粒歸倉,農技人員現場查看了留茬高度、機收損失率等情況。
平定榆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董金福表示:“我承擔了300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任務。現在有了專用農機助力,從種到收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機械化生產下,我干勁十足。”
農機入園
新模式推動產業發展
每到秋收時節,清徐縣馬峪鄉龍林新村果園里各類農機隆隆作響。自走式多功能施肥機、懸掛式開溝施肥機、碎枝除草機、風送式噴霧機、大疆無人機輪番上陣。不一會兒,施肥、開溝、植保、采摘、運輸等農活全部完成。 葡果作為清徐縣特色農產品,一頭連著市民的果盤子,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近年來,該縣著力提升果園生產管護機械化水平,連續三年實施市級果園生產管護機械化示范項目,引進先進適用的果園機械。
“建設示范區,積極探索果園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帶動果農學習新技術、使用新機具,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還為果園生產管護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了農機力量。”省農機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趙斐表示。
一直以來,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有以下不平衡:區域上,丘陵山區因“機”“地”雙重制約,機械化水平低于平川地區;產業上,種植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畜牧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業的機械化水平較低;作物上,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較高,雜糧和特色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先進適用的農機化裝備進園,極大促進了我省優勢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彌補了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些不足。
在屯留區,農機助推特優農業大發展。以辣椒產業為代表,拓春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引進辣椒移栽機、無人施肥機、殘膜回收機等先進農機具,進行機械化生產示范推廣。經測算,每畝增產約100斤,增加收入200元。
在沁源縣,中藥材是重要特色作物,年種植面積約3萬畝。2023年,省農機發展中心農機產業化項目——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落地,當地著力打造全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了100畝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示范區,積極引進中藥材智能小籽粒播種機等裝備,示范推廣中藥材生產機械化技術模式。這樣,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成型,種植戶人工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用工成本高、招工用工難等問題得以解決。
農機迭代
推進農業精細化生產
春時,云岡區馮莊村田里,拖拉機搭上北斗衛星導航,一次性完成耕地、鋪膜、播種作業,成為農場主角。夏時,晉城市智慧無人農場作業演示會讓大家體驗了科技賦能下的農機力量。秋時,適合丘陵山區的谷子收割機在陽城縣白桑鎮轟隆作業,谷子生產的全程機械化自此實現。冬時,原平市唐盛農業機械秸稈加工專業合作社引入智慧農機系統,建設農機、農藝新技術試驗示范田。
2023年,我省農機裝備發展取得不少成績。高效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體系逐步構建,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不斷推進,農業機器人、衛星遙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上投入應用……
農業機械科技水平提升,農業生產更加精細。
去年,壽陽縣實施了省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示范基地項目。該項目聚焦縣域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利用玉米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以及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成果,推動了農業生產精細化發展。
220馬力輪式拖拉機、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一系列先進農機裝備先后被引進。該項目示范基地面積約2000畝,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在90%以上,并開發應用數字平臺,實現農作物耕、種、管、灌、收、秸稈處理6個環節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配套。基地機播、機收、秸稈離田綜合機械化率達100%。玉米種植科學性提升,實現高產穩產、節本增效。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機械是發力點。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從憑經驗到靠科技,生產效率升了上去,生產成本降了下來。也應看到,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還未能完全滿足農業生產的現實需要。以畜牧業為例,我省畜牧養殖機械現保有量13萬余臺,飼草料生產與加工機械化水平已達70%以上,仍需繼續強化農機裝備供給。
推進農機裝備優化,需充分考慮現代農業的精細化特征。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主任馮京民表示,畜牧業機械化的發展要以“強裝備、補短板、推技術、促全程、興主體、保安全”為主線,要與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格局相適應,與養殖工藝、信息化相融合,與養殖場建設、適度規模養殖相配套。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