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流通環節多、供應鏈條長、產品上行困難,既減少了農戶利潤,又增加了消費者負擔,一直是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因此,數字農業大力推廣產地倉模式,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變革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產銷精準對接,利益緊密互聯,對建立長期穩定的新型“研、產、供、銷、融”政農商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源頭整合農產品供應鏈
數字農業包含智慧農業種植、養殖標準化和農產品的數字化(溯源、交易、供應鏈金融、票證服務。我們從農產品供應鏈說起,農產品的供應鏈包括采收、分級、包裝、預處理、倉儲、運輸、配送、售后等全過程。產地倉建設是農產品供應鏈的起點,是農產品數字化的源點,是目前農產品供應鏈短板。要整合農產品供應鏈,必須從源頭做起,大力開展農產品產地倉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地直發,農商互聯,縣域共配,末端直配,推動農產品加速上行,推動鄉村振興。
首先推動農商互聯、實現精準對接: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發揮流通對農產品基地的引導性作用,推動農業生產圍繞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升規模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產銷一體,打造上聯農產品基地、下聯消費者,建立產銷密切銜接的長期穩定農商關系。
以前,中國農業都是千家萬戶生產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農業生產與流通的標準化程度低,且農產品保質期短,直接導致了農產品采摘后商品化難度高。因此農產品上行最難的是最前一公里。把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企業或農戶直接對接,是從源頭變革供應鏈的第一步。
第二投資建設產地倉,推動標準化:大力開展以農產品產地倉保鮮設施為重點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從源頭開始推進農產品標準化與商品化,把好冷鏈源頭第一關,完善農產品物流全程冷鏈體系,是農產品供應鏈創新發展的關鍵。在產地倉模式中,農產品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經過預冷、清洗、分級分選、包裝等商品化處理,在產地把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化商品,增加保存能力。推動產地倉與協同倉、城市前置倉的數字化協同,也可以加速農產品的分銷,打通農產品全過程供應鏈。推進產地倉建設,需要加強與農產品電商企業、大型連鎖超市、物流企業等開展合作,既要加快補短板,又要避免局部重復建設,浪費投資和土地。
中國農產品傳統流通模式,要經歷農民,原產地收購商販,產地批發市場,銷售地商販,銷地批發市場,到終端(超市/菜市場),最后才到消費者。農產品從農民到消費者需要經歷了5個多環節,各個環節都有物流、倉儲的成本支出,并且形成了極高的損耗率和加價率。由于缺乏產地倉建設,在農產品“最初一公里”無法實現冷鏈運作,無法實現標準化,無法建立農產品品牌,解決蔬果成熟期短季節性強的問題,無法實現源頭直采。
大力建設產地倉,實現產地倉與農產品物流體系互聯互通,實現城鄉高效配送,可以從源頭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運作,推進農產品物流全鏈條雙向追溯;推動農產品全程冷鏈,進而孵化出一批品牌化的頭部農產品,滿足各個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實現農產品貨源分層、價值分層、品牌建設、跨季節銷售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第三從源頭做起,推動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用數字化打通農產品“研-產-供-銷-服”全鏈路,首先需要物聯網技術應用,需要農產品單元化與標準化建設。從農產品源頭開始,農產品按標準化分級,直接裝入標準化物流筐,物聯網技術實施提取數據追蹤監測,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再供應鏈中不被篡改,筐中農產品直接預冷并進入產地倉存儲、分揀,商流信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與客戶對接,從而大大縮短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的時間,保障好農產品的品質。
以產地倉為核心的數字農業新基建,是中國農業升級的深水區,也是數字化最薄弱環節,是制約農村振興的痛點。從源頭開始,把人、地、品、種全部數字化,通過數字化,讓農民不僅會種,還要種得好。通過大數據,拉近農戶和消費者的距離,實現賣的好。這樣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價值,有利于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消費升級,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用物流縮短農產品供應鏈
過去農產品產銷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制約農產品流通,造成農產品多層次批發,流通成本高,農戶利潤低,商品價格高,還常面臨農產品“賣難、賣賤”等風險。推廣產地倉+電子商務新模式,通過電商平臺與網絡直播等模式實現產銷互聯;利用產地倉+快遞物流配送網絡+前置倉,實現農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直連,可以消滅中間流通環節,縮短農產品供應鏈,重塑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既可以為消費者創造了更優、更快的購物體驗,更可以提高產地價格,讓農民受益。
一是將城鄉高效配送網絡前端下沉,通過產地倉連接農產品,通過前置倉或社區團購自提點連接消費者,通過城鄉高效配送網絡連接產地倉與前置倉,實現商貿物流網絡全覆蓋。在這樣的物流基礎設施基礎上,疊加電商平臺、直播平臺、數字新商貿農產品批發平臺,就可以減少中間商,實現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直連,降低流通成本。
二是通過對農產品實現標準化分類,單元化包裝,大力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實現從田間地頭到末端銷售場景的超市貨架一筐到底,中間各流通環節不倒筐,鮮嫩農產品不倒騰。從而實現農產品物流作業變成對物流筐的作業,物流全過程中分揀、搬運、裝車、卸車、入庫、出庫、上架、倒運等作業環節,均是對物流筐的作業,是對物流筐的分、合、搬、運、存,物流筐中的鮮嫩蔬果不再發生擠壓、拆分、翻倒、抓取等作業,既可以保證生鮮蔬果的品相與質量,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鮮蔬果的損耗。
用創新驅動農產品供應鏈
農產品全鏈路最難是農產品上行的“最前一公里”,最重要的是農產品進社區的“最后一公里”,最關鍵的是從源頭開始的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最前一公里關乎多賣農產品,賣出好價格;最后一公里關乎消費者的鮮美生活;最關鍵的是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關乎著農產品流通成本與效率。要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讓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還要讓農產品種的好,選的好、賣得好,這就需要用創新驅動農產品供應鏈。
1、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
把好產地倉的產品采收、分級與預處理關,引領農產品的品牌創新。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絕不僅僅是“一冷了之”,只關注全程冷鏈的制冷、溫控。因為冷鏈物流的目的不是冷鏈與溫控,而是農產品的保質保鮮,冷鏈只不過是農產品保質保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農產品物流最突出的特性與區別就是農產品物流是“活物”的物流,是“生命體”的物流,在物流運作中必須考慮農產品的生命呼吸、新陳代謝、成熟衰老、休眠與生長、水分蒸發、損傷腐爛等問題,確保到物流最末端時,農產品正好處于恰好成熟、鮮鮮嫩嫩,最具生命活力和保留充足養分的階段。這是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的主線。
因此,農產品冷鏈物流創新首先需要從源頭開始,首先進行分類、療傷、預冷、追溯;其次根據不同農產品保鮮要求設置低溫溫控的溫度,建立監控追溯系統,全程確保不斷鏈,溫控控制在適宜溫度;第三需要根據具體農產品設計好濕度要求,做好全程冷鏈濕度控制;第四是做好氣體控制,采用氣調保鮮技術,適當降低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以減弱鮮活食品的呼吸強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延緩果菜的成熟和衰老,從而達到延長貯藏期和提高貯藏效果,實現果菜貯藏保鮮的目的。第四是冷鏈物流模式創新,在全程冷鏈和適宜農產品保鮮環境下,確保追蹤追溯數據不被篡改;第五是采用先進適用技術,盡量實現最優的成本費用控制。
在目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過程中,農產品冷鏈物流防止新冠病毒污染病毒消殺設備創新也是一個重要創新方向。推動冷鏈物流關鍵節點病毒全方位消殺設備創新;推動冷鏈物流環境新冠病毒快速檢出產品創新;推動冷鏈物流新冠病毒追蹤追溯體系創新;推動冷鏈物流新冠病毒的預防性監控制度與體系創新等非常重要。
2、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創新
用數字化引領農產品流通模式與物流模式創新,解決農產品產地區域廣闊、農戶分散,農產品物流配送面臨的小、散、亂問題,實現農產品物流配送集約化、共享化,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從農產品產地直發即開始數字化,在商流上通過數字化平臺減少多層中間商加價,通過物流連接降低流通成本,可以使消費者可低價獲得果品;在物流系統通過數字化進行智能調撥與配送,借助數字化互聯互通進行各種資源整合,推動共享物流創新,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在數字鏈路上,全程借助區塊鏈保證數據誠信,數據源頭是關鍵。如果源頭數據不準確,如非有機產品標注有機產品,則區塊鏈反而保證了全程錯誤數據的安全。發力全鏈條數字化,通過“數字+商品”建立先進和便利的農產品追蹤追溯體系,可以重構中國農業模式。
3、物流技術與裝備創新
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創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農產品物流技術與裝備創新與普通物流完全不同,必須要考慮農產品的鮮嫩易損,必須考慮農產品物流的低溫、濕度、氣體的具體環境等。
冷庫是農產品集散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創新的關鍵節點,一是傳統物流技術與裝備要有適應冷鏈環境下的創新;二是冷庫節能技術創新;三是冷庫作業環境要求下,如何保證物流員工既便于作業又有良好操作空間的創新等;四是冷鏈物流溫區精細化創新;五是冷鏈物流倉庫管理、運輸管理、溫控監管、定位管理等作業智能化創新;六是冷鏈物流運作平臺化創新等等。
冷鏈運輸過程中,一是全程冷鏈監控系統創新;二是運輸與配送智能調度、線路優化等創新;三是冷鏈運輸節能技術創新;四是冷鏈物流運輸車輛溫控分區控制,單元化包裝等創新;五是冷鏈物流裝卸搬運相關的創新等。
對于一些顛覆式創新的農村配送技術裝備,也更需要引起關注與場景測試,如智能索道配送體系,對于一些道路狀況不好的山區,假設索道運輸線成本并不高,索道運輸可以無人化和智能化,成本低廉,是一些鄉村地區值得探討的運輸與配送模式;在特殊的山區與邊防哨所,無人機配送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對于一些分散地區,利用鄉村客運不滿客的情況,開發客貨兩用公交車,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客貨兩用車既便于人員上下,也便于裝卸搬運,貨物可以單元化組配。總之,鄉村有鄉村特點,適合鄉村的物流技術裝備、裝卸搬運小型工具、智能運輸與輸送裝備的創新大有前途,但這些創新坐在辦公室靠想象是不行的,要走入鄉村,了解痛點,因地制宜,打開思路,才能做好創新驅動。
來源:農業大數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