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土沃水肥,盛產果蔬,河北省饒陽縣素有“京南菜園”之稱。
冬日清晨,饒陽縣的農田里白雪皚皚。行走阡陌,寒意逼人,一棟棟蔬菜大棚里卻溫暖如春、生機盎然。菜園還是那片菜園,但得益于科技力量的加持,如今種菜有了新種法。
2023年12月26日上午,京津冀蔬菜科技測評示范中心技術員楊彪帶著幾名務工農民,來到6號智能溫室大棚給西紅柿秧疏果。一株株西紅柿秧盤繞在吊繩上,長勢喜人。翠綠的枝蔓將近一人高,枝葉間掛著一顆顆圓溜溜的西紅柿,讓人十分喜愛。
“我們這個溫室大棚種植面積有一畝半,一年種兩季,眼下這茬西紅柿正在疏果期,到春節前就可以采收了。”楊彪介紹,甭看這個溫室大棚的外觀跟傳統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很多地方都用上了“高科技”。
楊彪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手機上的APP給記者演示,“通過手機,可以實時查看各個溫室大棚里的蔬菜長勢,也可以實時查看棚里的溫濕度。根據棚內的數據變化,還可以線上遠程調控大棚風機等設備,隨時對棚里的溫濕度等進行調節,真正實現了在‘云端’上種菜。”
楊彪有近20年的種菜經歷。他說,以前給菜園澆水、施肥等全憑人工、靠經驗。近幾年,種菜越來越有科技范兒,不僅有先進設備,還有數據分析。
以前,進入冬季,蔬菜大棚外層通常鋪上保溫棉被,每天上午靠人工卷起來,下午再放展。卷放棉被非常耗費體力,家里如果有五六個大棚,沒一兩個小時干不完。現在,蔬菜大棚都安裝了自動卷簾機,一摁按鈕,十幾分鐘就完工了。
“我們這里的溫室大棚薄膜也和傳統蔬菜大棚用的塑料膜不一樣,這是一種高保溫EVA(醋酸乙烯共聚物)溫室日光膜,厚度比常規塑料膜薄約0.2微米,透光性更好,保溫性也更強。”楊彪說,整個溫室大棚建設采用全鋼架無立柱結構,大棚使用壽命更長,種植面積更大,抗災能力更強。
記者注意到,這里的溫室大棚頂部每隔3米便配設了一個補光燈,光照不足時可以補光,氣溫驟降時還可以保溫。大棚里還放置了蜂箱,讓熊蜂給蔬菜授粉,對設施蔬菜的優質高產起到積極作用。
在京津冀蔬菜科技測評示范中心的園區內,物聯網技術將20個智能溫室大棚緊密相連,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傳感器和監控系統實時收集棚內的各種環境數據,包括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到園區的數據中心。在這里,數據被轉化為決策依據,幫助種植者制定科學、精準的管理方案。
緊挨著6號智能溫室大棚的5號大棚,配備了一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傳統模式種菜基本是大水漫灌,不僅浪費水資源,營養成分也把握不準,而且由于濕度過高,很容易導致蔬菜發生病害。”楊彪介紹,這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主要由云平臺、墑情數據采集終端、田間管路等組成,與傳統的灌溉方式相比,這種系統以智能的方式控制著水和養分的供應,用水更加精準,營養調配更加平衡,能顯著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在這里,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都被嚴格控制,實現了全年無間斷生產。以西紅柿為例,一個智能溫室大棚的最高畝產可達5000公斤,由于品質優良,采購商會主動聯系,從來不愁銷路。楊彪認為,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方式提高了經濟效益,為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新鮮的農產品。
2023年夏季,饒陽縣一些農田遭遇洪災。洪水退去后,該縣組織農戶前往北京、山東等地學習新型日光溫室的建設技術和先進種植技術,引導農戶提高農業設施重建標準,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升級,并出臺了建棚補貼政策和貸款貼息政策。
據了解,饒陽縣按照“品種高端、設施高端、技術高端、品牌高端、鏈條完整”的建設思路,著力打造“三基地、四園區、一中心”(高品質設施番茄甜瓜種植基地、高品質設施茄果甜瓜種植基地、高品質設施葉菜葡萄種植基地,設施果蔬科技集成創新示范園、設施果蔬現代集約育苗示范園、果蔬加工及冷鏈物流示范園、設施果蔬綠色高效生產示范園,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預計重建工作完成后,饒陽縣設施果蔬產能將提升20%,產值將提升35%。
背景鏈接
衡水市積極對標山東壽光,對接京津市場,加快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創建。目前全市果蔬面積166萬畝,年產量突破500萬噸,果蔬年交易量230萬噸以上。同時,該市推進果蔬信息化質量標準中心、科技研發中心、農產品(果蔬)電子商務中心建設,加速推動果蔬產業“數字化”“智能化”。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