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興,百業興;糧食穩,天下安。近年來,陜西省凝心聚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不斷提高糧食供給能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秦大地廣袤鄉村展現出活力奔涌的新氣象。
陜西省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堅持糧食促豐收與產業促增收、科技賦能與改革驅動、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三個一起抓”,創新思路、周密部署、主動作為,大力實施“七個提升工程”,聚力培育蘋果、蔬菜、茶葉、畜禽肉類、中藥材等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鏈,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狠抓糧食生產,守牢糧食安全底線。陜西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下大力氣整治撂荒地、擴種夏玉米,遏制基本農田“非糧化”,糧食面積實現恢復性增長。扎實推進糧食單產提升,實施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旱作節水等行動,確定30個糧食主產縣、20個糧食保障縣,在關中灌區建設千萬畝噸糧田和陜北渭北千萬畝旱作節水高產田,集成推廣小麥“3335”寬幅溝播、玉米“5335”增密度技術、秋糧作物“一噴多促”。2023年,陜西扎實開展“強春管促豐收四大行動”,秋糧收獲期間,開展“奪豐收百日行動”,切實做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控和防災減災工作,成效顯著。2023年,陜西糧食播種面積4534.5萬畝,總產量1323.7萬噸,單產4378.7公斤/公頃,單產和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促進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總體設計和政策供給,以“鏈長制”為抓手,集中打造蘋果、茶葉、食用菌、乳制品、畜禽肉類、蔬菜、獼猴桃、中藥材8條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研究出臺特色產業發展《五年行動方案》,逐鏈條制定高質量發展意見,建立省部共建延安蘋果,廳市共建柞水木耳、平利茶葉的工作機制和政策框架。實施農產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動和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洛川蘋果、米脂小米、眉縣獼猴桃、韓城大紅袍花椒4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3年,陜西組織品牌營銷活動200余場次,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產業發展雙贏,蘋果、獼猴桃、羊奶產量均居全國首位,茶葉、食用菌產量和設施農業規模位居西北地區首位。
打造區域品牌 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糧食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陜西省抓好糧食收購工作,提高糧食供給能力,大力開展“陜西好糧油”品牌建設,助力糧食產業發展。
糧食收購事關糧食安全和種糧農民切身利益,抓好糧食收購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重大。圍繞2023年夏秋糧收購工作,陜西各級糧食和儲備管理部門提前做好保障工作,科學合理布設收購網點,方便群眾就近售糧,并在集中收購期間及時向社會發布收購進度及價格,為市場收購和群眾售糧提供正面引導。同時,陜西持續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及分析研判,組織引導儲備輪換、糧食加工、貿易等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入市收購,保證市場化收購平穩有序開展。截至9月30日,全省累計收購2023年新產小麥180.48萬噸、油菜籽1.54萬噸;截至12月5日,全省累計收購2023年新產玉米67.04萬噸、中晚秈稻4.05萬噸。
為切實鞏固區域糧食安全防線,針對陜西省糧食供需平衡和品種結構實際情況,陜西不斷加強省際糧食產銷戰略合作,積極打造糧食產業資源互補新平臺,構建糧食企業協同發展新渠道。第五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期間,陜西省內82家糧油和食品加工企業攜帶6大類約300余種糧油產品集中展出,現場成交各類糧油及相關產品1.95萬噸、成交金額6365.48萬元,組織原糧交易共計37.24萬噸、交易金額12.31億元。大會期間,陜西與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建立西部六省份糧食安全聯保聯動協作機制,與河北等省份鞏固提升省際產銷合作,與內蒙古簽署糧食流通戰略合作協議,漢中市與河南省南陽市、寶雞市與河南省鄭州市等建立了市級產銷協作機制。
品質強則品牌強,品牌強則產業旺。近年來,陜西大力開展“陜西好糧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以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傾力打造“陜西好糧油”主品牌和“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糧油”子品牌的同時,分步協同實施“關中優質小麥”“榆林蕎麥”“漢中洋縣黑米”“商洛玉米”等區域特色子品牌的創建和優化提升,全方位擦亮“陜”字號糧油公共品牌,陜西糧油品牌價值賦能產品價值,產品影響力、產品價值力和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底,陜西省先后有74家企業88個產品入選“陜西好糧油”產品名單,其中15家企業17個產品獲得“中國好糧油”稱號。
持續多方發力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近年來,陜西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卓有成效,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持續發力。
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上持續發力。陜西省制定印發《全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指南》《實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政策“明白紙”》,優化防返貧監測信息平臺,健全鎮、村、組全覆蓋的三級網格體系,將2023年監測范圍收入標準調整為7300元,在做好日常排查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覆蓋所有農戶的集中排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在促進脫貧群眾增收上持續發力。陜西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聚焦延鏈、強鏈、補鏈,發展壯大延安蘋果、柞水木耳、平利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推廣科技助農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高質量庭院經濟、農文旅融合發展“四種模式”,加強幫扶產業聯農帶農情況監測。今年1月至11月,全省發放小額信貸47.8億元,支持10.18萬戶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發展產業。出臺《支持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若干措施》《加強脫貧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8條措施》,統籌用好技能培訓、務工對接、公益崗位、以工代賑、社區工廠等就業促進措施,脫貧人口外出務工221.13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5.19%,鞏固和發展幫扶車間1963個,帶動脫貧人口就業2.4萬人。
在加快脫貧地區發展上持續發力。以《關于支持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施意見》為指導,向26個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投入中省財政銜接資金49.4億元、占到縣資金總量的47.6%。傾斜支持56個重點幫扶鎮和748個重點幫扶村加快發展,明確12項幫扶支持措施。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完善和社區服務能力提升,做好安置點配套產業發展,常態化開展就業幫扶,今年以來,易地搬遷脫貧勞動力務工37.8萬人。
在推進鄉村建設上持續發力。緊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目標,督導各地各部門落實《陜西省鄉村建設行動方案》,細化15項具體建設任務,深入學習運用浙江省“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規劃引領,穩扎穩打,制定《2023年鄉村建設任務清單》,持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落實“四議兩公開”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推廣積分制、網格化、數字化等做法。認定鄉村治理示范鎮57個、鄉村治理示范村201個。
在凝聚幫扶合力上持續發力。積極對接蘇陜協作事宜,今年到位蘇陜協作財政援助資金25.312億元。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實行期滿輪換,評選表彰定點幫扶工作先進集體50個、定點幫扶先進個人100名。組織14所高校與42個縣區結對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示范創建。組建198個社會組織鄉村振興合力團,號召6505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動員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制定“千村引千企”指導意見,開展村企聯建,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振興。強化定向采購幫扶力度,持續推動“陜貨進蘇”,完善脫貧地區物流體系,不斷強化消費幫扶。
數據來源: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陜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陜西省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