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北方地區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隆冬時節。天寒地凍、逆風凜冽,所有作物都進入了漫長的休眠期。
走進龍山區永治村果蔬采摘大棚,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幅綠意蔥蘢、生機盎然的暖春畫面:茄花淡紫、柿花鵝黃、小辣椒綴滿枝丫、草莓果低頭猛長……
采摘園負責人蔣美玲介紹說,昨天,一位外地的客戶剛剛訂購了10多箱青菜禮盒。工作人員一大早就忙著采摘、分揀、裝箱、備貨。
冬夏都有果
蔣美玲告訴記者,2017年,永治村投資1000余萬元,盤活閑置多年的農用大棚50棟,打造了反季棚室采摘園、花卉育苗基地及特色作物種植園區。
去年又新建了32棟高科技溫室大棚,可實現自動通風、控溫及灌溉,種植了櫻桃、葡萄、黃桃、草莓等多種水果和辣椒、番茄、茄子等20余種蔬菜。
“咱這大棚內種植的果蔬一年能出4茬到5茬。從春到秋、從夏到冬,一年四季水果和蔬菜供不應求。”
四季皆可游
永治村是遼源市十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途徑地,2022年還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但對村書記蔣衛陽來說,最頭疼的是冬季如何吸引游客,玩冰戲雪不具備條件、看花看草又過了季節。而發展設施農業,種植反季節果蔬,以“四季采摘”實現“四季可游”,這一做法迅速成為破解冬季鄉村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用蔣衛陽的話說,“以往,一進入冬季就犯愁,沒啥人來。可現在,最忙碌的就是春節前后,來采摘的人特別多,走貨也特別好,有時候都不夠賣。”
豐富菜籃子
“今年,我們共種植了40個大棚的西紅柿,口感酸甜。進入成熟期以來,一個棚子的產量就能達到10000斤。此外,我們還種植了茄子、辣椒、豆角、黃瓜,這些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下一步,我們還會擴大規模,嘗試引進更多果蔬品種,讓遼源老百姓餐桌一年四季都豐盛,都有新鮮的蔬菜水果吃。”
蔣美玲對發展設施農業、帶動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信心滿滿。她認為:咱搞果蔬大棚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果盤子,這個方向是對的,只要一直堅持走下去,效果一定會越來越好。
鼓起錢袋子
“我們永治村是近郊鄉村,人均耕地少,單純靠種植大田作物發展潛力有限。通過土地流轉,規模化發展設施農業,搞棚膜經濟,通過種植反季節果蔬帶富、致富,事實證明,這是鼓起村民錢袋子的好辦法。”
交流中,蔣美玲告訴記者,同樣是一畝地,種傳統農作物,收成好的年景,可得1000—1500元。而扣果蔬大棚,收入起碼在10000元,這個數據足以說明未來設施農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來源:遼源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