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二十一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西部農交會”)落下帷幕。4天時間,作為展場的南坪國際會展中心,共迎來了27.5萬人次進場“掃貨”,總銷售額達到1.1億元,許多參展商既賺了吆喝又賺了錢。
透視今年的西部農交會,我們又能從中發現重慶“三農”的哪些新態勢?
更智慧:數字科技賦能現代農業
一場被冠之以“交易會”的展會,并不銷售農產品的智慧農業展區卻被設置在了顯眼位置,顯示出數字技術在重慶農業農村的戰略地位和加速落地。
走進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塊大屏和VR眼鏡。“這是我們的MR元宇宙智慧農業體驗系統。”中國農業大學巴南三融研究中心負責人徐毅解釋,利用視頻+混合現實(MR)技術,能全面展示農業場景,讓人可以身臨其境地查看千里之外的農業園區。
“當然,場景的展示要依賴于硬件。”他繼續介紹,中國農大與巴南區合作,在惠民街道勝天村落地了這個項目,安裝了高清攝像頭、農機軌跡記錄盒子等近50臺智能傳感器,“所以,除VR眼鏡的展示作用外,我們主要還是想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實現對人、農機、設備等數據的全面匯集,并通過AI算法指導無人機水肥灌溉和無人農機種植作業。”
使用這套系統后,勝天村700畝油菜項目預計降低人力成本80%以上,2023年將實現總產值80萬元,到2025年建成以智慧糧油、智慧果園、生態茶園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
數字重慶的建設,讓許多企業看到了機遇,借西部農交會搭臺,他們希望展示自身的優勢產品,與更多區縣、部門達成合作意向。
帶來了智能蟲情測報燈、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站等智能測報裝備的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
該公司現場負責人官萬紅介紹,過去病蟲害的防治,需要測報人員高頻率到田間調查測報,費人力、效率低且實時性差,而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給植保行業注入了新動能。“我們研發的新一代智能蟲情測報燈,可識別草地貪夜蛾、草地螟、粘蟲、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玉米螟、棉鈴蟲等119種國家規定的一二類趨光性害蟲,識別準確率在95%以上。”他告訴記者,而另一臺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站,可通過傳感器預測未來3-5天土壤墑情變化,從而讓農事計劃更有針對性。
運用效果如何?“已在涪陵、奉節、銅梁等重慶11個區縣設置了55個監測點,今年它們提前預測到了西南片區稻飛虱爆發,為‘蟲口奪糧’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表示,重慶正在大力推進數字重慶的建設,相信公司的產品在重慶地區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更開放:“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組團參展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重慶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逐漸匯聚了全球要素資源,從內陸腹地變身開放高地。同樣是在這十年,西部農交會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境外參展商越來越多,參展產品越來越豐富,成為重慶乃至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今年,來自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12個國家和地區29家企業“組團”參展,讓西部農交會更具“國際范”。
在越南“貓屎咖啡”展臺,工作人員端著咖啡,讓路過展位的市民品嘗。該展臺負責人尹長春說,隨著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飲用咖啡的人群在逐漸壯大,作為在越南生產、原裝進口的知名“貓屎咖啡”,有非常大的市場拓展空間。此次他們帶來的參展產品,不僅有國際市場上知名的原味“貓屎咖啡”,還有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三合一”速溶咖啡,希望能通過這次展會尋找到合作客商,讓原裝進口“貓屎咖啡”進入西南市場。
緊挨著越南展區的澳大利亞展區,一盒盒包裝精美的紅柳桉樹蜂蜜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可瑞比蜂蜜,是上百年的老品牌,在蜂蜜健康及抗病領域,可瑞比有著非常悠久的研發歷史。”展區負責人張運江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西部農交會,銷售產品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展會的影響擴大知名度,進而打開西南市場。
暢通國際國內市場,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應邀參展,其目的就是向中外企業展示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新成績,讓更多企業和產品加入進來,助力通道沿線商品“走出去”和國外商品“引進來。”
在他們的展區內,記者看到了來自越南的榴蓮餅、芒果糖,俄羅斯的脫脂奶粉,老撾和柬埔寨的棕櫚油,新加坡的魚皮,印度尼西亞的蝦片、緬甸的芙蓉糕等特產,均通過陸海新通道,意欲在龐大的國內市場“分一杯羹”。“當然,我們也會在泰國等地建設海外倉,助重慶的臍橙、石榴、葡萄、冷水魚等特產‘揚帆出海’,助力鄉村振興。”該公司現場負責人譚榮恒表示。
更生態:新品優品都以“綠色”為標簽
記者注意到,西部農交會展示的7200多個產品品類,都不再強調量的多寡,而是更注重產品的品質,突出表現在農交會發布的新品上。
以蒙牛乳業帶來的特侖蘇沙漠有機奶為例,發布人三句不離品質,“我們奶源來自烏蘭布和沙漠綠洲黃金奶源帶,年均日照3200小時,每100毫升牛奶含有4.0克天然優質乳蛋白、130毫克原生高鈣……”
“我們選擇廣東普寧、福建詔安、四川大邑、云南洱源四個青梅優質產區的十種梅果作為青梅酒的原材料,精選大果,手工摘取,經過5道浸泡流程,出壇后加入陳化年份在3年以上的梅酒進行風味調和,最終制成‘梅見·三年壇陳’產品。”重慶江記酒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青稞素牛排時同樣如此,發布人加重語氣強調“其牛排以純素原料生產,不含動物源脂肪及蛋白,蛋白質含量高達20%,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
從新品到優品,“綠色”是一以貫之的標簽。
大足區鐵山鎮帶來的南美白對蝦,將宣傳頁上的“零抗水產”幾個字印得尤其顯眼。何謂“零抗水產”?“就是零魚藥、零皮防、零抗生素、零核污染、零麻醉劑運輸。”該鎮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解釋。
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AI技術養殖的林下蘆花雞,在突出智慧之外,更顯著的標簽是綠色生態,“以山為伴,玩鬧于山林間,主要使用林中的草、小蟲子,喝的是山間的溪水、山泉,在無污染之地原生態環境中生長。”該公司現場負責人強調。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新趨勢,表現在吃上,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要求企業,不斷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抓好調結構、提品質、降成本等工作,“總而言之,適應并把握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把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穩穩守護‘舌尖上的幸福’,這就是重慶農業企業當下的重點。”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