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旱移栽偏遲、秋雨持續等影響,重慶今年水稻收割偏晚一周左右。截至本月中旬,通過機械化推廣、數字化賦能等舉措,重慶市水稻“搶秋”進度已超過九成,基本與往年持平。
在銅梁區侶俸鎮,今年完成提升改造的高標準農田超過8000畝,順利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稻成熟后,業主只需動動手指,網上預約機收服務,不僅省心省力,還節省了收割成本。
銅梁區侶俸鎮文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負責人周在春告訴記者,網上下單,有機收的隊伍跟他們聯系,比正常情況下要節約20塊錢一畝的收割成本。
“網約農機”,背后是一個智慧農服數字農機調度平臺。通過這一平臺,農機需求與服務得以快速“配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潛能也被充分激發出來。
重慶智慧農業服務集團銅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潔介紹,整合了全區的農機大約300余臺套,在10分鐘內就能響應接單,在一天內就能開展上門的機收服務。
重慶市和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畔透露,現在跟著平臺調度走,業務連續性不用操心,服務體量也上來了。
此外,為減少陰雨天氣帶來的影響,今年各地還新添了一批水稻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較去年增長10%。在璧山,新投用的智能烘干機每天可處理水稻70多噸,還能設定烘干程度。
璧山區八塘鎮前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理事長趙波告訴記者,晾曬場晾曬,可能周期在3到5天,現在一次性到烘干場,一個是節約了晾曬時間,再一個減少了突發天氣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據介紹,為保障秋糧收獲有序推進,農業農村、氣象、應急、供銷等部門高效聯動,持續優化農機調度、氣象預警預報。目前,全市水稻收獲進度超過九成,渝西地區的中稻秋收已基本結束。
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綜合信息科副科長王保軍表示,全市秋糧生產保持穩定,繼續做好大春糧食搶晴搶收,持續加強收獲機具和烘干設備的調度,確保大春糧食豐收到手,全力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