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開幕。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北京種業的育種、制種、用種產業鏈,逐步呈現出“育種在京,制種、用種在外”的顯著特點。
“經過多年探索,北京種業產業鏈呈現出‘育種在京,制種、用種在外’的顯著特點,同時形成了種業創新資源雄厚、創新成果豐碩、頭部企業集聚、創新環境優化‘四個優勢’。”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志強表示,“這些發展成果,主要得益于近年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創新基地提升、種業創新環境優化‘五項行動’的有序推進,接下來將從加強頂層設計、組織聯合攻關、強化支撐保障、優化管理體制‘四個層面’,全面推進‘種業之都’建設。”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處長王以中表示,近年來北京“種業之都”建設步伐加快、深入推進,已經初步形成了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種業創新資源雄厚,集聚了全國最多最強的種業研發機構和高端人才,涉農科研院所(12個)占全國超1/4、作物“雙一流學科”占全國1/3、農業領域院士數(48人)占全國近1/2,位居全國第一;保存了全國數量最多的種質資源,擁有16個國家級保護單位、保存401.8萬份,21家市級保護單位、保存9.2萬份。
二是種業創新成果豐碩,Cas12i和Cas12j兩把基因剪刀、雜交小麥技術世界領先,首次創制了西瓜基因圖譜庫,建成全球最大的玉米DNA指紋庫;2022年北京育種發明專利授權359件、居全國首位,通過國家審定品種147個、居全國第二位,植物新品種權授權255件、居全國第三位。
三是種業頭部企業集聚,北京市共有種業企業1918家,有31個企業和機構入選國家種業振興陣型企業,農作物和畜禽方面入選企業居全國首位,農作物種業企業年銷售額75億元、約占全國10%,全年企業研發投入6.5億元、研發投入比為10.4%;“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0家,約占全國8%;外商投資企業10家,占全國的30%。
四是種業創新環境優化,《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相繼頒布并有序施行,吸引了全球前10強種業企業在京設立分支機構,布局建設了平谷、通州、延慶和南繁四大種業公共服務平臺。
為了持續打造“種業之都”,北京市2022年專門出臺了《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統籌推進“4520行動”,即圍繞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花草四大種業,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創新基地提升、創新環境優化五大行動,落實二十項重點任務。各項行動和任務取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推動北京種業振興。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將以大會為新契機、新起點,瞄準種業育種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繼續加大全市種業振興的步伐。其中,對標產業發展需求、聚焦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北京將研究建立長期穩定的市區兩級種業投入機制,持續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力度,深入實施北京鴨、北京油雞、宮廷金魚、鱘魚4大類16個品種的畜禽水產特色遺傳資源保護政策,抓緊制定種質資源定期更新制度。
此外,北京還將深入推進平谷畜禽種業創新示范區、通州農作物種業創新示范區、延慶林果花草蜂藥種業創新孵化基地建設,加強通州、平谷、順義、昌平、延慶等區種業科研育種基地的統籌管理與保護使用,支持31家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繼續深化開展知識產權專項保護行動,維護公平公正的種業創新環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