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環峰鎮再生稻輕簡機械化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片,頭季稻接受了專家現場考察和實割測產。示范片面積800畝,選用豐兩優香1號品種,3月18日播種,4月22日機插。經專家實收測產,示范片平均產量719.6公斤/畝,較對照田塊增產96.2公斤/畝,增幅15.4%,同時減少肥料10%以上,增產增效顯著。
再生稻是利用頭季稻收獲后稻樁的腋芽,經適當的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發成苗,抽穗并適期成熟,再收獲一季稻谷的種植制度。發展再生稻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糧食產能提升的重要舉措。我國再生稻潛在適宜種植面積8000萬畝,其中安徽潛在適宜種植面積為500萬畝,再生稻產能提升的潛力大。然而,傳統再生稻栽培管理復雜、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特別是頭季機收碾壓減產嚴重及豐產高效技術不配套等造成周年產能不高、米質差等問題突出,限制了再生稻產業化發展。
“良種良法良技的疊加保障了再生稻的高產。”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下游(安徽)稻作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吳文革介紹,今年全國再生稻推廣面積約為1800萬畝,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可增加糧食產量18億公斤。按照畝均節本增收500元估算,能為種植戶增收90億元。
據悉,以吳主革主任為首的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栽培團隊聯合國內優勢技術團隊圍繞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優質增效技術進行攻關與應用研究,明確了強再生水稻品種的豐產特征及篩選關鍵指標,篩選并推薦了適宜沿江地區的強再生、豐產優質品種,同時聯合蕪湖星火農業實用技術研究所選育出了早熟低位再生稻專用品種。通過“良種+良法+良機”的深度融合,建立了以“強再生品種+科學水管防陷耐壓+窄輪低留樁機收抗碾壓+優化肥水促生”為核心的“防碾壓-保再生-促平衡”再生稻抗碾壓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有效攻克了再生稻機收碾壓技術瓶頸;集成了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高效生產技術規程,并成功示范應用,實現了兩季畝產超噸糧、畝增千元的實績。
2023年,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團隊以前期鑒選出的“強再生、豐產優質抗逆水稻品種”為核心,配套頭季適期早播、保溫育秧、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肥水耦合優化調控、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頭季減損機收、再生季完熟收割等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示范了再生稻輕簡機械化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并通過建立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帶動區,加速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的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提質增效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在安徽貴池、霍邱、桐城、含山及灣沚等地建立了再生稻輕簡機械化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基地。示范推廣的再生稻輕簡機械化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2018-2021年多次被推介為安徽省農業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及農業主推技術。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