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湖南多地的中稻陸續成熟,農民搶時節忙收割、晾曬稻谷,確保顆粒歸倉。湖湘大地上中稻收獲的序幕拉開。
在衡陽市常寧市廟前鎮泉井村,一簇簇沉甸甸、金燦燦的稻穗鋪滿了稻田,在微風輕撫下,掀起層層稻浪。轟鳴的收割機、運糧車來回穿梭,現場呈現出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在村子的屋前屋后、籃球場等空地上,村民正忙著將剛剛從田里收割回來的稻谷進行攤平晾曬,大家黝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常寧共種植中稻22.64萬畝,預計總產量13萬噸;全市大力推廣中稻收割農機社會化服務,由各鄉鎮安排專業農機合作社,對中稻產區開展包村、包面積機械化收割服務,助力農民產業豐收,預計到9月中旬全部收割完畢。
常寧是湖南省產糧大市,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全省糧食生產優秀縣(市)”。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近年來,該市以提品質、轉方式、增效益為引領,不斷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制與良機的深度融合,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官坪村的田間地頭,農機手正熟練地駕駛著收割機穿梭于金色的稻田里。隨著轟轟聲,顆粒飽滿的稻谷被盡收其中。短短幾分鐘,收割機所過之處,只留下一行行稻茬。村民向開國興奮不已:“我家種了1畝多水稻田,以前兩個人收割完需要3天左右,現在機收只需要10多分鐘就完成了,又快又省力,還節約了成本,每畝機收僅需200元左右。”
近年來,古丈縣農業農村局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提高種植面積,優化種植方法,水稻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種植。今年古丈縣中稻種植面積約6.97萬畝,目前已收割7500畝,投入聯合收割機具30余臺,機收面積6800余畝,水稻收獲基本能實現機械化,水稻機收比人工收獲每畝節約開支約500元,節本增收效果顯著。
隨著中稻的成熟,放養在稻田里的稻花魚也進入收獲期。近年來,古丈縣大力實施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項目,采取綠色生態的“稻魚共生”種養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也讓農田實現了增產增值,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據了解,今年古丈縣約有“稻魚共生”田2.5萬畝,按每畝產稻花魚35斤,總產量預計可達87.5萬斤,總產值預計可達3060萬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