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這是中國經濟時報第十四次參加重慶市委宣傳部組織的主題教育系列調研。
巴南耘間的農業產業互聯互通探索
“我們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43%,位居西部地區第一,其中渝北區、巴南區在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終期評估中分列全國第六名(西部第一)、第八名(西部第二),墊江縣、大足區、榮昌區排列靠前,全市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穩步提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黃洪副處長對記者說道。
巴南區能在數字鄉村試點中位列全國第六,得益于“耘間·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全維度數字聚合,全面連接“雙高”農業產業鏈生產、加工、流通、營銷主體,形成產業、產品、人才、科研、金融五維度聚合矩陣,旨在消除各類涉農主體間的信息差,打通一二三產業,形成信息數據閉環,促進產業鏈融合,實現農業產業鏈達到產品最優、品牌最優、效益最優,為現代農業發展輸出農業科技成果、人才、企業、服務、模式、解決方案。
巴南區耘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上線
據介紹,該平臺具有數字聚合、產業聚合、人才聚合、科技聚合、金融聚合等五大功能,形成了各種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比如借鑒工業企業數字化管理模型,構建服務、過程、功能、組織、資源、產品、信息七類模型,建立國內首套智慧無人值守ERP系統。實現生產全過程的要素監測,有效規范管理流程,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效益,穩定了產品質量。
7月12日,巴南區的耘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耘農資集采集配服務平臺也已向公眾正式亮相,這是巴南區農業農村委立足全市先行先試,以農機、農資為切入點,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率先打造的專業化、數字化全流程服務平臺,在線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和農資集采集配等服務,立足于農業生產領域的小切口,撬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場景。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采訪中,巴南區區長賈輝告訴記者,“我們要把數字融入發展的血液,以工業互聯網的思維打通農業產業互聯互通,有力助推鄉村振興?!?/p>
不斷完善機制,夯實農業農村數字基礎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聚焦“解難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走訪各區縣及省外經濟發達地區,找差距,謀發展。在立足重慶市情基礎上,他們不斷通過完善管理機制,持續推動涉農數據資源整合。
目前重慶市市形成了“一平臺(三農大數據平臺)、七個單品種大數據(生豬、柑橘、檸檬、榨菜、脆李、茶葉、黑山羊)、農業產業數字化地圖(水稻、玉米、油菜和柑橘四大作物及八大特色經濟作物)”大數據資源基礎。其中三農大數據平臺匯聚整合全市涉農信息資源數據超4億條,同比增長4倍。
同時,數字農業創新應用不斷推進,先后獲批實施榮昌區生豬、合川區蛋雞、云陽縣柑橘、南岸區漁業等4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市級5G+智慧農業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區塊鏈+農業創新應用實驗室在種植、養殖和種業建設方面不斷應用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生產,成功打造出數智稻田、種苗工廠、智慧果園等多種數字農業新模式,形成科技成果9項。重慶市農科院創新研發的“魚菜共生AI工廠”,衍生出高、中、低配置三種模式,業主可根據自身需求選配,已在重慶市梁平、大足、銅梁、璧山等區縣建成投產13個。
黃洪說,隨著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重慶市大力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形成了不少特色和亮點。比如建成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果園以“智能感知—智能診斷—智能決策”為主線,針對丘陵山地地形復雜、地塊破碎等特點,融合多源異構數據,重現實景數字果園,實現果園數據“全覆蓋”、精準管護“全過程”、農機協同“全自動”,果園作業效率大幅提升,100畝果園僅需2人即可實現輕松管理,一級果品率提高40%,畝均增收1萬余元。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