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把“為農民謀幸福” 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促進了農民美好生活的實現。新征程中,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牢牢抓住人才、科技、生態、惠農政策等關鍵因素,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新路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助推農民美好生活實現。
首先要發揮好高校農業人才培養陣地的作用。高等院校要服務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緊扣時代發展目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大力加強涉農人才的培育,著力培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農愛農的責任和意識、強農興農的能力和本領。
二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職業農民的培養和培訓,積極貫徹落實好農業農村部的“頭雁”項目,充分發揮好各地農業技術推廣學校、各類技能培訓班在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著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三要做好鄉土人才的培養。要積極發揮“田秀才”“土專家”“鄉賢”等鄉土人才在傳承農業生產技藝、發展鄉村產業、帶動群眾致富、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實施傳統技藝傳承人工程,培養一批傳統技藝鄉土人才,為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大力推進科技強農戰略。“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科技的發展和廣泛運用,改變了農村的傳統耕作模式,既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也提升了農業勞動者的科學素養,促進了農民個體的現代化。
一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各地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新型農業發展道路。根據各地實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提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二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立足國情,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大力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積極搶占世界農業科技制高點;在充分實驗和論證的基礎上,加大對作物新品種、農業新科技的推廣,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要積極推進農業科技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有效推進農業科技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找準鄉村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發揮農業科技在拓展鄉村產業鏈中的價值和功能,探索智慧農業的運行模式,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鄉村產業。
深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將直接決定著農民美好生活的實現成色。
一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統籌規劃,聚焦事關民生大事的重點領域,加大專項資金投入,不斷完善農村交通體系、安全飲水體系、物流體系,持續推進農村能源革命,為農業強、農村富和農民美提供堅實保障。
二要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以“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為重要抓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改善,讓良好生態成為農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點。
三要培育鄉村良好風尚。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文明向美向善,形成勤勞奉獻、謙讓友愛、互助進步的良好鄉風;大力宣傳綠色文明,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內化為農民的自覺行動;加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農民書屋、農民夜校和鄉村文化廣場建設,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三農”政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農民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既要靠廣大農村群眾的努力和艱苦奮斗,也離不開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一要健全和完善“三農”政策保障體系。要強化“三農”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聚力補短板、強弱項,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強農、惠農、益農、助農政策,為實現農民增收、保證農民福祉、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確保“三農”事業行穩致遠。
二要完善農民利益表達機制。健全“三農”政策出臺前、政策實施中、政策落實后全過程傾聽、匯集、回應廣大農民群眾意見與建議的機制和制度,暢通農民訴求和利益表達渠道,提升“三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水平。
三要加強“三農”政策落實的監督。強化各相關部門主體責任,緊盯重點領域的政策落實和推進,健全“三農”重大工作問責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保障“三農”政策落到實處;常態化開展“三農”政策解讀和培訓,提升農村基層干部工作能力,打通“三農”政策落地實施的“最后一公里”;強化“三農”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制度化審計與監管,讓農民真正享受到“三農”政策紅利。
來源:金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