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優良品種選育、秸稈還田微生物發酵……6月20日,在吉林省農安縣華家鎮畢家店村,“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長春示范區項目進展順利,工作人員正加緊對田間道路及兩側溝渠進行施工。“通過各項技術、模式的集成應用,我們的玉米產量預計至少增產10%。”吉林隆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種植板塊負責人陳文博對今后的農業生產充滿信心。
通過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長春市同中科院分別簽訂市、縣兩級戰略協議,重點打造萬畝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全面展開城區及各縣(市、區)千畝核心輻射示范區建設,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關鍵核心技術上開展聯合科研攻關,用科技擦亮黑土地保護的“底色”。
連日來,作為全市“三農”工作的綜合部門,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全市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培樹“嚴新細實”作風,引導激勵廣大干部堅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緊圍繞科技賦能,在指導農業生產、推進農村改革、促進鄉村振興中,爭當統率、擔當盡責,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強化科技支撐——讓黑土地保護更接地氣
農安縣華家鎮陳家店村開展秸稈全量覆蓋還田、榆樹市八號鎮采取秸稈歸行條帶深松還田、公主嶺市應用農家肥堆漚還田……近年來,長春市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黑土地保護模式。去年,重點實施“千萬畝黑土地保護工程”,落實42萬畝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1090萬畝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實施任務、11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市布置310個耕地質量監測點以及2808個耕地質量評價點,通過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等系列科技舉措,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
“通過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長春市集成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深松深耕3項黑土地保護技術。”市黑土地保護監測中心主任李孝軍介紹,通過聯合中科院地理所、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他們聚焦黑土地保護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為全市黑土地保護提供智庫支持。
推廣“四良一智”——讓先進農技更科學實用
“滿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堿圪梁。”這曾是農民對鹽堿地的無奈感嘆。但在農安縣三崗鎮,自從亞賓農機合作社用上保護性耕作技術,鹽堿土壤得到極大改善,“現在鹽堿地塊也能正常出苗、產糧了!”亞賓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常亞賓說,從每公頃產量5000多公斤的低產田,到1萬多公斤以上的中產田,農業技術的集成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大面積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組織實施種業振興工程,每年優選農作物品種40余個;培育全程農機化新型經營主體,“機藝結合”提高作業效率;加大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和新模式應用,實施農業綠色防控面積1000萬畝以上;啟動智慧農業建設工程,推廣物聯網技術、農業全程無人作業、建設生態無人農場……以推動糧食安全生產為主線,長春市全力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智慧農業等五大體系建設,科學推廣高產優質新品種和現代農業先進集成生產技術。
“抓好備耕、春播、夏管、秋收等關鍵農時,開展防災、減災指導,我們將為糧食增產增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市農業推廣站站長張志遠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組建了農業生產工作指導服務組和科技服務小分隊,分赴各縣(市)區指導督導,深入一線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抓好糧食生產——讓“土專家”“田秀才”大顯身手
“雨養模式種植,秸稈全量還田,保苗株數約為每公頃6.5萬株……”夏至一過,位于農安縣小城子鄉的玉米高產競賽創建地塊里,一株株玉米正旺盛生長。經過農技人員的反復測量,這片農田的保苗株數遠高于常規地塊,“像這樣的高產創建地塊,全市共有29個。以黑土地保護為前提,推進高產優質多抗品種更新換代,目的就是為提高玉米單產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模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采取系列穩糧保產措施。今年,市農業農村局成立“長春市糧食生產專班”,在保面積、攻單產、御災害、強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氣,積極開展長春市先進農業技術推廣獎項目和玉米高產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創造性。
組織開展各級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積極開展冬春農業科技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開展線上指導培訓20余次,線下農技人員骨干培訓班2期,現場觀摩與實訓活動3場,數千名農民從中受益。今年,長春市還將評定落實先進農業技術推廣獎47項、玉米高產競賽項目29項,通過摸索和應用新品種、新方法、新模式,實現增產增效目標。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