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戈壁、沙漠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戈壁、沙漠光熱資源豐富,早晚溫差大,土地供給充足,病蟲害相對較輕,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由于缺乏水資源,加之生存環境惡劣,戈壁、沙漠資源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長期以來,我國勞動人民不斷探索開發利用戈壁、沙漠資源發展農業,不停地向戈壁、沙漠進軍,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近年來,在多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設施農業技術日益成熟,戈壁、沙漠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突飛猛進,在為當地提供重要農產品、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現代化轉型、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4270多萬畝,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立足我國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利用戈壁、荒漠等非耕地發展設施農業,既能避免與糧爭地,從空間上挖掘食物供給潛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限制,有效保障農產品全年供應。
盡管前景可期,但也須清晰認識到在戈壁、沙漠地區發展設施農業面臨的瓶頸:
一是生態制約。戈壁、沙漠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處理好生態保護和設施農業發展關系至關重要。特別是戈壁、沙漠水資源短缺,如何在保護生態和深度節水的前提下,在西北寒旱地區和戈壁地區利用非耕地發展設施農業,需要更為科學的政策設計和更為堅實的科技支撐。
二是資金短缺。戈壁、沙漠設施農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看到,設施農業資本回收周期相對較長,對社會資本吸引力相對較弱,改善裝備、提升機械化水平等均需要資金投入,資金短缺難題將制約設施農業提檔升級。
三是人才缺位。設施農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熟悉技術、善于經營的專業化人才,相關人才的缺位將使設施農業發展受限。四是結構欠優。戈壁、沙漠設施農業種植結構相對單一,一些地區產品趨同化嚴重,特色不突出,品牌不響亮,導致產品競爭壓力大。為了促進戈壁、沙漠地區設施農業健康持續發展,需要精準施策,切實下功夫。
一是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戈壁、沙漠地區發展設施農業,要先算生態賬,后算經濟賬,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特別是要重點控制用水量,不僅要將其限制在用水總量控制范圍內,還要將水利用不造成生態質量下降作為底線,構建生態保護和設施農業發展雙贏格局。
二是加大設施農業投資力度。政府在加大戈壁、沙漠設施農業發展引導性資金投入基礎上,可推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構建政府引導+生產者投資+社會資本引入的融合投資機制,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三是培養設施農業相關人才。既要育好用好鄉土人才,又要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比如,為返鄉入鄉創業青年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創業服務,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和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再如,開展電商銷售、冷鏈物流等職業技能培訓,讓更多農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走向百姓餐桌。
四是優化農產品結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調整設施農業種植結構,做好“土特產”文章,增強產品競爭力,探索一條生態保護和設施農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設施農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科技支撐。未來,要開發推廣技術含量高、使用成本低、農民易掌握的現代技術,依托設施農業發展智慧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的含金量。
(作者:姜文來,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項目團隊:記者 張勝、王建宏、張文攀、王雯靜、萬瑪加、李慧、高平、王瀟、王斯敏)
來源:金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