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邑市緊緊圍繞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以現代糧食產業的信息化發展為總抓手,以多元化投入、鏈條化打造、綠色化發展為重點,將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打造的青阜農業綜合體成為山東土地經營規模較大、信息化程度較高、基礎設施配套較全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較為成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青阜路徑”。202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28.385萬畝,增長0.2%;單產422.31公斤,增長0.1%;總產54.22萬噸,增長0.3%,實現糧食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青阜農業綜合體夏季糧食單產、總產全面增長,小麥每畝單產550公斤,總產6600噸,增長12%,連續3年豐收。
設立“指揮大腦”
作為擁有10.2萬畝良田的青阜農業綜合體,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在維護糧食安全中的巨大作用。審時度勢,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將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到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實現精準化種植、智能化決策和社會化服務。總投資2500多萬元建設的大數據為農服務中心,布局土地、種植、氣象、機械等多功能模塊,通過部署環境監控、長勢監測和作物模型分析為一體的農場生產管理系統,更加便捷靈活地掌握土壤、病蟲害、氣候變化、糧食生長等數據,實現大數據平臺一體化、智能化、精準化管理。以建設的2.1萬畝高標準農田(糧食)示范區為樣板,引領帶動全部土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內糧食畝均增產200公斤以上。
安裝“云端大腦”
為做好糧食安全氣象服務保障,青阜農業綜合體聯合昌邑市氣象局建設了“糧食安全氣象服務示范點”,為糧食安全氣象服務發展提供新樣板、新經驗。通過建設糧食安全氣象保障示范工程,在示范點大田作物種植區內建立農業小氣候觀測站,并設立了戶外電子顯示屏,實時滾動顯示當天大田農業小氣候實況、天氣預報及各種農業氣象預報預警等服務產品,方便實時了解最新氣象觀測數據和農業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揮合理安排農業生產的作用。為做好現場氣象保障,在示范點成立了“糧食安全氣象服務工作室”,同時成立了“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團隊”,對糧食作物種植過程中的氣象服務技術進行科研攻關,開展糧食作物全過程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良田氣象變化隨時掌握,隨時采取應對措施,為糧食作物增產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建設“田間大腦”
先后籌資5100多萬元,建設增壓泵房35處,田間鋪設主、干、支輸配水管道44.8萬米,設置主桿固定式、支架半固定式或自動移動式灌水器噴頭2.6萬個,完成土壤墑情和水肥一體化監測項目2.15萬畝。土壤墑情監測儀器能實時監測地下1米土體內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和溫度,通過“E生態”公眾號,可隨時查看各站點7天內的監測數據,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科學灌溉,土壤墑情數據實現了自動采集、存儲;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精準分析作物對肥水的需求,實現節水50%以上,肥料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每年節約種植成本800多萬元。投資建設的病蟲智能化預警監測系統,自動完成蟲情信息、農林氣象信息的圖像及數據采集,定時采集現場圖像,自動上傳遠端的物聯網監控服務平臺,實現農作物病蟲害早期預警與精準防控,為有效防控病蟲害提供決策和依據。
發展“農機大腦”
投資1.2億元購置大型拖拉機、智能配肥機、植保無人機、自走噴藥機等國內外先進農機裝備300臺(套),農田耕、種、管、收農機作業數據實時傳輸至大數據為農服務中心。設備通過安裝先進的北斗導航作業系統,實現耕整、播種、植保、收獲各環節的作業數據信息收集,實時掌握作業進度、精確評估作業質量,包括作業實時軌跡、作業面積、耕整地質量監控、施肥噴藥監控、秸稈覆蓋監控、播種質量監控等,施肥量減少6%,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無人機植保機通過平臺規劃航線,精準地對作物進行施肥、施藥作業,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減少對人員和環境污染危害,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近100畝,節約藥水量40%以上,節省人工80%以上。
來源:齊魯網·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