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下,我們引進了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控制系統,實現了海水循環利用,不僅提高了養殖魚蝦的成活率,還大大減少了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污染。”近日,在昌黎縣茹荷鎮振利水產養殖公司的養殖車間標準化生態養殖池旁,公司負責人朱振利一邊投喂餌料,一邊查看多寶魚長勢。
朱振利是昌黎縣最早一批“由捕轉養”的漁民,1999年告別漁船進行灘涂坑塘養殖。但是,單純的灘涂坑塘養殖不僅養殖管理難度大,效益也不高。隨著政府對水產養殖業轉型發展的引導,朱振利建起了工廠化養殖車間,并引進了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控制系統。近年來,養殖模式逐步規范、養殖管理逐步科學,收入也跟著逐年增加。目前公司的工廠化養殖面積已發展到4.8萬平方米,年經濟效益超400萬元。
昌黎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捕撈一直是傳統的作業方式,也是重要的漁業生產活動。然而,由于長期以來近海捕撈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漁獲物種類、數量等都在減少,漁民收入也不穩定,迫切需要推動漁業發展轉型升級。
昌黎縣將漁業轉型升級作為實現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灘涂坑塘養殖并逐步向工廠化車間養殖轉型。同時,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與中國海洋大學、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等省內外多家科研單位院校合作建立科技研發創新機制,幫助養殖戶選擇優良品種、加強技術指導。支持鼓勵養殖戶引進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控制系統等現代化科技化養殖設備和技術,為養殖提供技術支撐,為養殖戶開辟了生態科學養殖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工廠化養殖車間引入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控制系統后,可以對溶氧、水質、水溫、室溫、光照等養殖魚蝦生長環境進行調節控制,使它們一年四季都處在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中,還減少了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昌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永新介紹,依托工廠化養殖車間的穩定性,昌黎縣還引導廣大養殖戶依托設備先進、技術完備的工廠化養殖車間,在養殖成魚的同時,從事魚、蝦、海參等苗種孵化。孵化出的苗種不僅能滿足本地養殖戶自用,還能出售給周邊苗種不足的養殖戶,降低了養殖戶自身養殖成本,還額外增加了養殖收入。
目前,昌黎縣已形成了以多寶魚、鲆魚、鰈魚等高檔魚養殖,魚蝦、海參、扇貝育苗為主的多品種集約式工廠化養殖新格局。全縣工廠化養殖公司超70家,養殖面積90余萬平方米,產品銷往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年產值達5億元。同時,工廠化養殖的發展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就業人數超1200人。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