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正是農作物生長旺季。這段時間,各地正搶抓農時,大力推廣新技術和機械化,確保大春生產滿栽滿插。
今年,水稻新式毯狀育秧技術在云陽進行試點。這項新技術不僅能有效減少人工補苗,還可根據插秧機的規格進行剪裁,使栽種密度穩定在每畝11000窩以上,為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障。
云陽縣南溪鎮天河村種植大戶陳昌民說,這樣減少了育秧成本,也更便于管理。
農技人員劉華介紹:“通過控制它的播種量滿足機器栽插,達到一個高產的目的。”
農情調查顯示,目前重慶水稻育秧已近尾聲,春播進入中后期,不少區縣正開始移栽。在奉節縣紅土鄉白鶴壩水稻基地,自動化插秧機來回穿梭,一排排秧苗被整齊地植入水田。在涪陵,今年計劃種植水稻50萬畝,其中有3萬畝采用了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插秧,整體移栽工作將在下月底結束。
涪陵區農業農村委農田建設和農機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涂筱第告訴記者,他們通過采用大缽體技術,實現了秧苗早發快生,減少病蟲害發生,每畝產量提高10%以上。
為保障春季農業生產,水利、農技等服務也在持續完善。在潼南、巫山等地,科技特派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村民做好春季管護。在銅梁,新改造完成的3萬畝高標準農田配套了灌排設施,大春生產用水無憂。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銅梁項目部項目經理鄒傳奇表示,目前完成新修及修復的提灌站22座,鋪設管網130公里,能夠達到灌排設計保證率90%,管網直接覆蓋率50%以上。
來源:1眼-重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