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壽陽縣南燕竹村春耕現場。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指出,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
晉中市地貌類型齊全,氣候條件多樣。山區、丘陵區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4%,其中旱地面積約37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域。2019年省政府批準晉中為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多年來,晉中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全面啟動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建設,按照《山西省“十四五”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先后制定印發《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晉中市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2018—2022年行動計劃》等5個方案,分階段、分年度、分項目,遠近結合確定了全市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
同時,晉中市創新有機旱作技術體系,建立由百余名省市級專家組成的有機旱作農業專家庫,推行“行政領導+農業專家+農技指導員+基地+合作社+示范戶”的包聯責任制,扎實推動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28萬畝,形成有機旱作玉米、高粱、谷子、蕎麥、大豆、馬鈴薯、紅薯、火麻等15種典型的旱作農業種植模式,引領著全市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促進全市農業由粗放向集約、由分散向規模、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升級。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分別為378.9萬畝、15.37億公斤、405.9公斤,三項數據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平均增速。
“我們村地形崎嶇,‘巴掌田’‘掛坡田’多,以前機具、牲畜根本進不了地,種地全都靠人力,‘春天種一坡、秋天收一籮’,村民種地的積極性下降,許多耕地成了撂荒地,這兩年隨著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實現了‘小地變大地’‘坡地變平地’、機械可以進地耕種了,鄉親們種地的積極性都提高了。”四月正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靈石縣段純鎮溫家莊村村民溫黨生看著平展展的土地打心眼里高興,“機械進了地,耕種收都省時省力省成本了,好的技術也就能更好地應用了。”
有機旱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我省致力于十大工程的推動,其中第一大工程就是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晉中市抓住“地”這個農業生產的關鍵要素,將“宜機化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耕地面積增加、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黃土丘陵溝壑區靈石縣采取“誰種地、誰造地,誰污染、誰治理”辦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不足、標準不高和建用脫節的問題,使零散小地變為平整闊地,貧瘠荒地開發成高肥良田,昔日的荒蕪土地華麗蛻變為致富良田,成了搶手的“香餑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通過宜機化改造“提高機械化率、增加耕地面積、減少耕地撂荒”的做法案例成為全省示范。2022年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3.2萬畝、完成率106%,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39.9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52.3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6.8%,夯實了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礎,推動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9.8%,連續十年全省第一。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旱作良種攻關工程也是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2022年,晉中市在大寨鎮建起現代農業示范田,由中國農科院、山西農大及市縣專家試驗示范種植的中谷19、中谷25、優谷3號、長谷47和長生13五個谷子品種,均表現出了旱地谷子的高產好品質。昔陽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王永紅介紹說:“中谷25種植的地塊,格外貧瘠,且地里有很多石頭,影響出苗率。這塊地里的苗,明顯比別的地塊少,但即便如此,還能保持600斤以上的產量。附近條件稍好的地塊,則能達到800斤以上。”
2022年,晉中市在全省率先起步,推進玉米制種基地回歸本土,積極與晉中龍生種業有限公司溝通對接,開展玉米制種工作,已建設5000畝玉米制種基地,向社會提供了2000噸優質玉米種。“今年我們還要在榆次、平遙、壽陽、太谷建設1.2萬畝制種基地,投資1000萬元的烘干設施正在有序建設中,今年也要投入使用,解決種子晾曬問題。”晉中龍生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龍生對于制種事業信心滿滿。
同時,晉中市常年建立穩固的玉米、雜糧、蔬菜等新品種試驗示范點20余個,試驗展示基地1000余畝,試驗示范新品種累計1000余個,并從中已累計篩選出200余個優質高產高抗、綜合性狀好的新品種推薦給全市廣大農民。
2022年晉中市在榆社、太谷又分別建設了1000畝谷子科研基地、5000畝雜糧生產基地,在祁縣實施了20萬畝玉米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壽陽成功申報2022年玉米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創建縣,榆次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機是我們這個園區的基石。這種氣吸式播種機播種質量高,速度也特別快。普通的拖拉機一天能播50畝,這種機器一天能播200畝。還有這種四翼無人機,我們有兩臺,一臺一天能噴300畝—400畝,施肥植保都可以做。”
4月11日,在壽陽縣田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景尚鄉數字農業園區,負責人陳宇君介紹了自己的農業制勝模式——不僅有先進的農機,更有先進的農技和農藝。田益公司將景尚鄉5400畝示范園區打造成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核心示范區,主要采用的是有機旱作高效節水、全程數智化管理技術集成模式。
這個技術路線就是:傳感器田間布置→數據收集分析→確定種植方式→滴灌設施選型→滴灌帶淺埋應用→精選優種→測溫精量藝機一體化播種→數智輪灌、無人機飛防→機械化玉米籽粒收獲→秸稈全量利用→全程數據整理→形成玉米生長模型。
通過精量藝機一體化播種,合理密植,示范園區提高了出苗率和出苗均勻度,促使苗齊根壯;通過滴灌帶淺埋,減少了地表水蒸發,土壤表層疏松透氣;通過數智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同時在玉米生育關鍵期通過葉面噴施方式開展“一噴多促”,提高了水肥藥利用率,實現了玉米生產綠色高質高效。2022年10月,經過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等專家實收測產,園區的玉米籽粒畝產達到1151.9公斤,根據市場價格2.8元/公斤,畝產收入達到3225.2元,成為全省玉米創高產、奪豐收的典型。3月31日,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在壽陽縣嘉禾園區就提高糧食產能進行調研,對“深松、密植、禁膜、減肥”模式予以肯定,并提出將嘉禾玉米有機旱作園區作為全國玉米技術集成創新示范基地。
目前,晉中市已建成壽陽縣省級示范縣、12個省級示范片和24個市級示范片,推廣壽陽有機旱作玉米深松密植技術模式23.12萬畝,蓄水保墑、膜側播種、頂凌播種、滲水地膜覆蓋、全程機械化、高粱密植精播等一大批有機旱作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堅持科研與生產有機結合,晉中市堅持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帶動“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通盤謀劃、縱深推進,充分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和山西農業大學科研優勢,聚焦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立足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打造5個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科研示范基地、3個省級十大產業集群有機旱作生產基地。
小米是我省的“特”“優”產品,晉中市充分發揮山區、丘陵區域面積大的自然條件和臨近省會太原的區位優勢,以有機旱作農業技術為依托大力發展有機小米、富硒小米,作為建設山西中部城市群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的突破,目前全市小米種植面積近20萬畝,其中富硒小米種植面積5萬余畝。返鄉創業大學生郝衛芳介紹說:“我們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打造有機小米、富硒小米全產業鏈產品,目前產品供不應求。”
先進的技術需要先進的人才去實施。我省有機旱作農業的十大工程之一就是要培育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并推進持證上崗。2022年晉中市新培育市級示范社12個、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45個,省市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新增24個和26個,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26家、省級以上102家、國家級5家,帶動全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376億元,同比增長18%,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機旱作農業模式在晉中市經過多年實踐,綠色低碳理念正在全地域、全鏈條、全方位導入農業領域,實現農業綜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目前,晉中市農作物化肥農藥年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農膜回收率84%,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從2015年到2021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減少7.5%,農藥使用量減少35.4%,綠色防控覆蓋率52.4%。
山西得天緣公司位于晉中市榆次區,是年出欄20萬頭仔豬的大型養豬場,從2019年開始便采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系統等先進設施設備,實施糞肥還田。目前,該公司已建成糞污處理車間6棟,厭氧發酵池12個、20萬立方米,鋪設管網130公里,覆蓋周邊11個村、26560畝土地。
“糞肥對果樹的好處特別大!去年我家的兩畝蘋果樹嘗試著澆上了糞肥,蘋果不但長得個頭大,色度也更好。”榆次區北田鎮南流村黨支部副書記、榆紅棗業專業合作社社員閆云云跟記者說起了自家果樹用上糞肥的變化,“今年我家的6畝核桃樹、6畝榛子樹也要全部澆上糞肥!”
糞污資源化利用對增加農戶收益效果顯著。南流村村民算了一筆賬,使用糞肥平均每畝可節省化肥和水150元左右;果實品質提升又可每畝增收300多元。大田玉米使用糞肥,每畝也可凈增收102元。同時,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合理確定糞肥替代化肥比例,化肥投入也進一步減少。既能節省買化肥的錢,又能通過提升果實品質增加收入,當地農民歡欣鼓舞。
截至目前,晉中市認證有機農產品面積7.07萬畝、綠色食品面積18.2萬畝、無公害認證面積72.35萬畝、地理標志農產品面積128.6萬畝、圳品基地面積2.05萬畝,總計228.27萬畝,占全市總播種面積的40%。
瞄準農業強市建設目標,晉中市堅持“糧頭食尾”,加強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目前已完成了38項農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涵蓋了傳統作物種植、蔬菜瓜果、中藥材等方面。
標準化生產的推行,促進了晉中農業產業的升級。全市已形成糧、畜、菜、果四大支柱產業,祁縣酥梨之鄉、左權核桃之鄉享有盛譽,太谷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及生豬養殖基地縣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榆次、壽陽無公害蔬菜基地縣也樹立了榜樣。
太谷區小白鄉大白村村民郝子平是一名家庭農場主,他的子平農場經營土地1000余畝,擁有大中小型機械13臺,現代化拱棚16座,他介紹說:“我們農場2020年實施了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同年基地建設機械化旱作農業技術集成配套試驗示范區;2021年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冷庫項目;
2022年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項目。農場引入秸稈綜合利用等模式,采用節水灌溉代替常規灌溉、有機肥代替化肥、物理防控代替化學防控的方式,慢慢地大家都懂得了科學、高效、綠色種田,不光自己增收致富,還使土壤有機質增加,提升地力保護,促進土壤修復,保護了生態環境。”近幾年,子平家庭農場通過有機旱作雜糧種植基地項目發展,帶動全區5000畝雜糧種植。
曾經“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威名遠播,如今冠云牛肉、興谷壺瓶棗、廣譽遠龜齡集酒、鑫炳記太谷餅、新馬蕎麥面等“有機旱作·晉品”香飄三晉、造福萬民。截至目前,晉中市累計認證“三品一標”等品牌產品578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5個、功能農產品品牌14個……
從十年九旱到林茂糧豐,晉中以有機旱作農業為抓手,闖出了一條小康新路。一個個承載著希望與幸福的綠色農業夢想在山水間延伸,一個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項目在田野上落地生根……2022年晉中市農民收入達到18308元,增速5.9%,連續13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蕩漾心間。
來源:金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