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下針期是花生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是指從一半以上的植株開花到一半的植株出現雞頭狀幼果的期間。此時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花生殖株大量開花下針,營養體迅速生長。
花生開花下針期對水分、光照和溫度的反應敏感,因此應注意對光、溫、水的調節。同時開花下針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對氮、磷、鉀的吸收占總量的23%~33%,根瘤大量形成,能為花生提供越來越多的氮素。因此,在管理上要促控結合,力爭花多針齊,為花生豐收打下基礎,主要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合理追肥
開花下針期追肥既要保證花生有足夠的養分供應,又要防止植株長勢過旺。對土壤肥水條件好的田塊,在初花期畝追施過磷酸鈣25kg、硫酸鉀10kg,以補充營養,控旺防倒,促進莢果發育。盛花期結合培土,畝施石膏粉20~30kg,以促進莢果發育,減少空殼,提高飽果率。
對土壤肥水條件差,花生植株瘦弱的田塊,在初花期畝追施尿素7.5kg~10kg、過磷酸鈣30kg、硫酸鉀10kg,以滿足植株營養生長需要,促進有效花的形成。盛花期后,每隔10~15天,噴一次0.2%~0.3%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浸出液或花生葉面肥,可以與病蟲害防治同時進行。
同時要避免水肥施加量過高或不足的問題,配合聚英智能水肥一體控制系統,通過水肥設備與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融合應用,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根據土壤營養含量、作物種類/生長階段的需肥特性和規律,按照一定比例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管道和滴頭均勻、守時、定量地輸送到作物根系發育成長區域。
通過水肥機自然配比,然后均勻、定時、定量地將溶解后的肥料注入灌溉水管道中,在灌溉的同時一起完成施肥。通過棚內上噴下地棚外滴灌,有效地實現農作物的水肥供給,與傳統的灌溉施肥比較,可節水70%,可節約肥料70%-80%。同時節省勞動力80%以上,平均可提高生產效率30%左右。
中耕培土迎針
培土不可過早和過晚,一般在開花后20天左右或小垅封行時進行,可用鋤頭在寬行內猛拉到溝,將土培在植株周圍。中耕不但能清除雜草,破除板結,疏松土壤,增加透氣性,防旱保墑等,而且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也能得到全面改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提高肥料利用率。及時培土能縮短果針與地面的距離,有利于果針下扎,提高果針入土率,增加后期產量。培土時,要注意不碰傷已入土的果針和幼枝。
及時防旱排澇
花生在開花下針期對旱澇非常敏感,特別是在開花下針期的后期,一定要做到遇旱要澆水,遇澇要排澇。開花下針期是花生需水臨界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一半,此期土壤適宜的含水量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若土壤最大持水量在50%以下時應及時灌水,滿足生長的需要。澆水時要小溝潤灌,切忌大水漫灌。如遇降雨過多,應及時排除,以免莖葉徒長倒伏,降低花生產量和品質。
適時控制徒長
花生開花下針期,如果雨水過多,地上莖葉生長過旺,極易造成徒長,植株出現倒伏,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在花生下針期使用花生矮豐或多效唑等調節劑,可控制徒長,有效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加強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可提高抗性和品質,并且提高結莢率和出油率,增加飽滿度,提高產量,提早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