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記者走進郎溪縣飛鯉鎮錦農農業服務中心,只見溫室大棚內一盤盤水稻秧苗吐露嫩芽。在陽光的照射下,棚內溫度超過30℃。該中心負責人徐金林檢查完秧苗后,對大棚進行通風,并開啟噴灌設備,大棚里瞬間水霧彌漫,秧苗開始“喝水”了。
“這是我們投資15萬元建設的再生稻‘育秧工廠’,我們利用現代化科學手段調節棚內溫度、濕度,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徐金林說。
這段時間,飛鯉鎮農業農村崗技術人員魏源生也常常來到“育秧工廠”。
“再過半個月時間,秧苗就能栽種了,我們要密切關注棚內溫度、濕度變化,走走看看,加強預防,發現病害做到及時處理。”魏源生說。
近年來,郎溪縣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根據當地自然條件,減少傳統水稻耕作面積,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徐金林看中了再生稻種植廣闊的市場前景,今年建設完成再生稻“育秧工廠”,嘗試為再生稻育秧。
和傳統育秧相比,“育秧工廠”不僅減輕農戶勞作強度,同時由中心進行統一選定品種、催芽管理的秧苗品質更好、產量更高。當地種糧大戶徐德福在了解完“育秧工廠”生產流程后,便立即簽下300畝再生稻育秧訂單。
“工廠化育秧好處多,不用擔心天氣影響,節省人力物力。現在我們只要訂單一簽,等著插秧就可以了。”徐德福說。
忙完了再生稻,徐金林還要為當地40戶種糧大戶的6000畝中稻育秧。
“計劃在今年10畝的基礎上,明年繼續擴展10畝再生稻育秧大棚,將再生稻育秧訂單面積擴展到3000畝,進一步方便農戶機械化生產。”徐金林說。
“郎溪縣鼓勵‘育秧工廠’建設,推廣訂單式育秧模式,進一步提高水稻機耕、機育、機插等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目前,全縣有規模化育秧工廠25個、可育再生稻苗2.1萬畝、中稻苗12萬余畝。”郎溪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栽培站副站長李宏兵告訴記者。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