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透露,未來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進未達標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指導各地完善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等三大措施,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建成一畝、見效一畝、管好一畝,長期持續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綜合效益。
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進一步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2019年至2020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共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726億元,支持各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國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65億畝。
到2022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2023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
田建設怎樣才算“高標準”?高標準農田如何建、誰來建?成之后又如何管護呢?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
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標準,高標準農田是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基礎,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高標準農田“高”在哪?
一是農田質量高。
通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農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等級,保土保肥保水能力顯著增強。
二是產出能力高。
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達到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三是資源利用效率高。
促進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顯著提升水、肥、藥利用效率。根據調查,項目區節肥13.8%、節藥19.1%,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從近幾年各地旱澇災害發生情況看,高標準農田在確保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高標準農田如何建?
在2022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加快把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在建設布局上要突出重點。
各地項目實施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
在建設內容上要綜合配套。
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管護利用等建設內容協同發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在建設措施上要因地制宜。
針對不同地區耕地質量問題、農田設施短板和農業生產主要障礙因素,高標準農田分區分類施策推進項目建設。
高標準農田誰來建?
高標準農田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項目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開展,包括制定縣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庫、組織項目實施等工作。同時,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鼓勵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如何管?
農業農村部將著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完善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合理收益。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制度辦法,明確了管護責任和具體要求,保障了管護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參與、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努力做到“建成一畝、管好一畝、見效一畝”。
作為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結合耕地資源條件、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分布利用等情況,有序推進地方各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保障,統籌開展未達標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將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優化建設布局,多渠道加大建設投入,加強工作指導和調度,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并完善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