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政首,糧安天下。”近年來,思南縣大力推進撂荒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提升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水平,為穩糧增產,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涼水井鎮安山村“雙高”紅薯種植基地里,種下的“雙高”紅薯在這片曾經拋荒的土地上泛出蔥蘢的綠意,楓蕓鄉的撂荒地統籌用于“雙高”紅薯、中藥材、大豆玉米、水稻等帶狀復合種植……這樣的場景在思南縣各地陸續呈現。
土地活,鄉村興。思南把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作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項重要內容,推動撂荒地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得益于思南縣撂荒地整治工作的開展,曾經雜草叢生的成片撂荒地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使荒地變旱地、旱地變水田、水田變風景。
涼水井鎮安山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李海軍感慨道:“由于外出的勞動力較多,我們村撂荒地也逐漸增多。近幾年,我們開墾撂荒地,陸續的種上油茶、‘雙高’紅薯、花生等作物,土地撂荒現象得到有效的改善。”
盤活存量土地,才能打開空間;釋放畝產潛能,才能激發活力。思南通過實施土地規整、設施完善、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小田”變“大田”、“農田”變“良田”,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群眾勞動生產成本,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寬坪鄉張灣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數十臺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不停地在田間穿梭,正在開展平整土地、開溝挖渠、修整機耕道等作業。堯上村投入資金對壩區的500畝農田進行提質改造,通過修建機耕道、維修灌溉溝渠等方式,極大改善了壩區的基礎設施。
“思南縣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提升項目,涉及思南縣16個鄉鎮,92個行政村,主要建設內容田塊整治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工程、農田梳理性工程及其他工程,項目建成后宜機化面積達到90%,灌溉保證率達到80%。”思南萬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田仁力說。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9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8.1%,18個壩區已實現全覆蓋。建成區域耕地地力平均提升1個等級,新增耕地6540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2萬畝,新增糧食產能2.74萬噸,既實現了耕地質的提升、量的增加,又提高了糧食產量、保障了糧食安全。
水利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思南縣爛田溝水庫工程大壩樞紐工程為小(1)型水庫,水庫最大壩高47.5米,水庫的正常蓄水位610米,水庫的總庫容452萬立方米。走進施工現場,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挖掘機、運輸土方的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加快速度進行作業,確保項目建設安全有序推進。
“爛田溝水庫工程以灌溉和集鎮供水為主,兼有農村人畜飲水功能。建成后將解決大壩場鎮、塘頭鎮、邵家橋鎮、興隆鄉及天橋鎮5個鄉鎮18個行政村的灌溉及人畜飲水,可解決8000畝農作物的灌溉用水和55053人、24753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問題。”爛田溝水庫工程相關負責人楊睿介紹道。
村民安陽高興地說:“以前的水源條件不算好,全是自己找水、排水、等水,從壩區打造以后,就通了自來水,水源水量樂觀,我們以后的水都不愁了。”
據悉,通過灌排設施提升工程、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田塊小而散、排灌能力差、機耕率低、農作物收割困難等突出問題,農田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項目區梯田化率達90%以上、田間道路通達度達90%以上,水田灌溉保證率達80%以上,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宜機化、高效益。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蹄疾步穩。農民的問題要在土地中找答案,只有持續推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戶增收,才能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