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八大重點工作之一,其中,特別強調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當前,農業產業數字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要素是產業、科技和金融,核心是要推動農業領域的“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如何實現農業產業、數字科技、金融服務的良性循環?
京東集團副總裁區力認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要先依托新型數字科技展開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打通農業產業鏈,直接構建起基于數字化的價值創造模式;第二步,依托農業數字化所構建起的數字信用,鏈接金融服務,從而提升金融服務農業的普惠性;第三步,金融服務與農業產業鏈的逐步深度結合,會對產業數字化的深度產生新的需求,進而提升科技應用的深度和維度。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
產業數字化是否已改變農業產業的金融服務模式?
隨著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就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趨勢與影響看,實際上,不只是產業本身的發展模式發生了變化,金融服務也因為數字信用的產生而變得更易鏈接、更易獲得。京東科技農業金融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的廣泛部署,不僅可以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進程,還將帶來農業金融模式的進化。
當前,農業金融服務正在經歷從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到產業數字金融服務的升級,這種進化使服務對象發生了明顯改變,從大型種植養殖企業變成了普通的種植、養殖戶。
簡單來說,農業產業數字化實現了農業產業鏈的穿透,打破了以往以大型種植養殖企業為中心的產業發展與金融服務格局,中小企業以及種植戶、養殖戶也能夠直接獲得金融服務,有利于解決農業產業金融公平性問題。
這種積極變化也依靠了科技的力量。通過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幫助農業產業鏈數據實現全透明、全上鏈、難篡改,資產情況實現全穿透、可追蹤、實時監控。
可以看到,鞏固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打通農業產業鏈“堵點”“斷點”是關鍵。相對應的,農業產業數字化發展過程中的“堵點”問題在哪里?
區力表示,當前農業已經實現了銷售端、物流端等鏈路關鍵節點的數字化能力建設,但是生產端數字化能力一直都較薄弱,阻礙了農業數字化進程。比如,農民對田地狀況和作物需求情況、農田管理和作物調控方式多以較為傳統的經驗導向或市場導向,種植全過程數字化程度不足,無法從根本上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和數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業農村部去年3月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了“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要求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加強數字化管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生產計劃、精準管理資源庫存、智能分析預警決策,打造數據驅動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
農業產業數字化的完整鏈路該如何打通?答案在于,提升農業全產業鏈尤其是生產端的數字化能力。
前文所提到的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就是當下數字科技企業在該領域所進行的嘗試。
從平臺模式看,通過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能力可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實時監測,定期信息獲取,生成信息系統,對生產環節完全穿透;可幫助農戶將豬、牛等生物資產變成可信的數字資產,解決了金融機構數據獲取、風險控制、監管困難的難題。這種方式改變了以核心企業做信用背書的傳統模式,將生物資產數據化,并轉為“金融語言”,實現了農戶信用的自我價值。
據了解,京東科技推出的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是京東生物資產監管平臺的升級版,除了監管功能,還可以通過自身的數字化能力,給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事實上,在農業產業數字化戰略推動中,除了農業相關企業基于自身數字化戰略或增長需求可搭建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之外,地方政府也因為掌握著稅收優惠、補貼資金、土地使用、政策引導等諸多資源以及相應區域政策的制定,在整個地方農業數字化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區力看來,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區域性統一的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實際上可以成為地方驅動農業數字化并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抓手。首先,借助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可以使政府農業管理高效化。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對各類資源及農業生產情況等信息進行統籌,提升農業生產過程管理的效率和實時性。其次,借助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可以讓地方政府充分掌握當地生物資產數據,使屬于財政范疇的涉農轉移支付資金,能夠精準落地。此外,地方政府通過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可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品牌影響力。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