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又稱馬褂木,系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喬木。高可達40m,樹皮灰色,交叉縱裂,小枝灰色或灰褐色。環狀托葉,葉馬褂形,長12~15cm,各邊一裂,向腰部縮入,老葉背部有白色乳狀突起。花黃綠色,外面綠色較多,里面黃色較多;花瓣3~4cm,花絲短,約0.5cm。聚合果,長7~9cm,翅狀小堅果。花期5~6月,果實10月成熟。
鵝掌楸喜光及溫和濕潤氣候,喜深厚肥沃、適濕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較耐寒,可忍受-15℃的低溫。分布較廣。因其樹形端正、葉形奇特、花淡雅而不俗、秋葉黃色,故常作行道樹和庭蔭樹,也是自然風景林的優良樹種。
①采種及處理由于鵝掌楸雌蕊在未開放的花蕾期就已成熟,待花開放時已過熟,因此受精不良,種子發芽率低。為了獲得發芽率高的種子,需對生長健壯的15~30年生樹進行人工授粉。在10月份,當果實呈褐色時采收。剪下的果子攤放于室內7~10天,陰干,然后置陽光下曬裂,分離出有翅小堅果,去雜質后裝入布袋,置低溫干燥處儲存。
②選地、整地苗圃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為宜,且要求水源充足。秋末冬初深翻,第2年春季結合平整圃地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2噸、磷酸二銨35~45kg。整地時做到上懸下實,做高15~20cm、寬120cm的苗床,苗床要平整,高差不應超過2cm。
③催芽、播種播種前1天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35℃的溫水浸泡24小時。當地表以下5cm處溫度達3℃以上時即可播種。條播,行距20cm,畝播種量12kg,覆土厚1.5~2cm,苗后用塑料膜覆蓋保溫增濕,15天后出苗。
④遮陽、澆水鵝掌楸幼苗從出土到苗高5cm這段時間,因組織細嫩,易受日灼,所以宜在陽光較強的9~15時用透光率50%的遮陽網遮陽。鵝掌楸不耐旱,苗期更應注意水分的供應。由于早期苗木的根系不發達,植株較小,因此,澆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經常保持苗床濕潤。
⑤間苗、定苗鵝掌楸生長較快,及時間苗、定苗能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及充足的養分,是培育壯苗的關鍵。苗木出土15天后進行間苗,株距8cm。苗高10cm時定苗,株距15cm。間苗、定苗的原則是間密留稀、間弱留強。間苗前應先澆水,使土壤濕潤,提高間苗效率。
⑥中耕、除草中耕應在澆水或小雨后2~3天進行,深度為2~3cm,中期中耕深度可達5~7cm,后期中耕深度為4cm左右。結合中耕進行堵土、除草。苗木前期植株較小,雜草生長較快,應每隔5~7天除草1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⑦施肥苗木生長前期,植株小,對肥料敏感,一般應少量多次。第1次間苗之后,可噴施0.3%的尿素溶液,每畝施尿素2~3kg;定苗后2~3天,每畝溝施磷酸二銨10~12kg;當苗高30cm時進行最后一次施肥,每畝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3~5kg。
⑧越冬管理播種苗當年苗高可達40cm,地徑達0.6cm,一般留床露地越冬。冬季寒冷、風大的華北地區需埋土防寒。
通常在樹木落葉后至下年葉萌動前,選擇健壯母株,剪取向陽面或樹冠外圍1~2年生的枝條作插穗,穗長15cm,每穗應有2~3個芽,切口上端要平齊,下端切成45斜角。插床底層鋪15cm厚拌有40%腐熟堆肥的壤土,上層覆蓋20cm厚的沙壤土。氣候溫暖的地區可在秋季扦插,寒冷的地區以第2年春季扦插為宜。插穗按20~30cm的株、行距斜插入苗床,插入深度為插穗長度的3/4,插完后用深色塑料薄膜蓋好。做好噴水、控溫、通風工作,可使其成活率達90%以上。
①噴水生根前,應經常噴水,保持膜內空氣濕度在95%以上;生根后將空氣濕度降低到85%左右。
②控溫、通風愈傷組織形成之前,膜內溫度保持在25~30℃為宜,當溫度超過30℃時,應打開塑料薄膜的兩端通風降溫。生根后應定時打開塑料薄膜的兩端通風降溫,進行煉苗,并逐漸延長通風時間,直到最后揭開塑料薄膜。扦插育苗當年苗高可達85cm,地徑可達1.0cm,可直接出圃栽植。
③中耕除草、施肥、越冬管理同播種苗。
為了培育綠化用大苗,可將播種2年生苗或扦插1年生苗,按3550cm的株、行距進行栽植,栽植前應將主根截斷,以利側根生長。培育過程中要注意整枝,使主干通直,培育良好的冠型。培育2年后即可長成高2~3m、胸徑3~4cm的綠化大苗。
另外,育苗大棚為便于批量化、精細化管理,可借助聚英云農溫室智能管理系統,集物聯網、傳感器、自動化控制、通訊、計算等技術于一體,通過預裝多種氣象類傳感器、采集設備,搭建管理云平臺,實現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子的監測和控制,精確啟動或關閉不同的執行結構(遮陽幕、加熱器、濕簾水泵及風機、通風系統等),以適應不同生物生長繁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