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將至,天氣回暖,連日來,在羅甸縣各個鄉鎮的田間地頭,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忙著春耕生產,播撒新一年的希望,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田間地頭多了大型履帶旋耕機的身影。
今年,羅甸縣春耕生產通過采取機械化、集約化育苗等新裝備、新技術,搶抓農時,為春季蔬菜種植做足準備。這幾天,在沫陽鎮沫陽村蔬菜種植壩區里,一臺大型履帶旋耕機來回運轉,翻犁土地,半個小時的時間,兩畝田地翻犁完成。幾十名村民接過接力棒,在翻犁過的田地里忙著掏廂起壟,打窩平整,一片繁忙有序的勞作景象。
“這個東風804旋耕機一天可以翻犁三十畝左右,速度快,犁地效果好,翻犁后泥巴比較細,比以往小型的旋耕機好很多。”農機手班禹祝介紹,與傳統小型旋耕機相比,大型履帶旋耕機具有碎土能力強、耕后地表平坦等優點,便于后期播種提供良好種床。
“為搶抓農時,我們本村農機服務隊利用3臺大型履帶旋耕機為老百姓翻犁土地,每畝只收50元的油費,為群眾節約近80元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翻犁和播種的效率。”沫陽村副主任李小甸介紹,沫陽村作為全縣蔬菜“四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之一,今年計劃種植冬春蔬菜150畝,主要種植品種有早玉米、辣椒、茄子等,力爭在農歷正月二十之前全部完成播種。
近年來,羅甸縣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農機保有量持續增長,達到4.8萬臺,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46%以上。新技術、新裝備成為了春耕生產的“主力軍”。2023年,羅甸縣計劃投入12000多臺大小型機械,助力完成今年28萬畝冬春蔬菜。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為確保蔬菜種植提質增效、增產增收,羅甸縣在蔬菜品種選優和新技術育苗上也做足了功夫。
“集約化育苗方式主要是采取穴盤機制培育蔬菜壯苗,提高蔬菜種植成活率,降低生產投入成本,從而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羅甸縣蔬菜發展中心負責人奉皇書介紹,除了耕作技術,為了解決過去村民自主育苗根系不發達、成活率低、抗病力弱等這一難題,羅甸縣在秧苗培育上下足了功夫,通過建設4個高標準集約化育苗大棚,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苗需求。
新技術育苗,在羅甸縣已經逐步推廣運用。沫陽鎮蔬菜育苗基地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對秧苗生長所需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智能調節,按照一定比例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可培育瓜類、茄果類、白菜、連花白等蔬菜品種,每年可育3-4次秧苗,每年可出2000萬株以上。逢亭鎮蔬菜育苗基地則對91個辣椒新品種進行鑒選,對鑒選出的13個優質辣椒新品種在全縣同類型的低海拔區域進行推廣種植,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滿足各鄉鎮蔬菜種植用苗需求。
據了解,羅甸縣立足氣候資源和11個500畝以上壩區土地資源,今年,全縣計劃種植冬春蔬菜28萬畝,主要種植辣椒、南瓜、四季豆、瓠瓜、番茄、茄子等品種為主。截至目前,已完成22萬畝,預計2月底全部完成種植。
來源:羅甸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