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是廣東重要的糧食產區。2022年,韶關市糧食播種面積183.4萬畝、總產量75.9萬噸,大豆播種面積4.73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實現“四連增”,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2023年,韶關市提出努力使糧食播種面積達180萬畝以上、產量75萬噸以上。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連日以來,韶關市武江區各鄉鎮開始了緊張的春耕備耕,通過多措并舉、有序推進,逐步實現和推廣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里面提出的“小田變大田”“噸糧田”等經驗做法。
農業機械成春耕主力
昨天,記者在韶關市龍歸鎮沖下村看到,農民正在駕駛著起壟機進行機械作業。據了解,機械化耕整作業不僅效率高,還能很好地保障土壤透氣性、播種間距,為作物的后期生長提供了條件,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鐵牛下地,以一當百!”武江區龍歸鎮一家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超誠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說,高效的農業機械化作業逐漸成為當地春耕的主力。“機械化耕地、平田,自動育秧播種線、育苗大棚等創新實踐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今年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比去年增加一倍。通過開荒地、撂荒地等整治工作,我們合作社的水稻種植面積約達三千畝,為今年糧食增產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總結地方“小田變大田”“噸糧田”等經驗做法,探索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
武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培華向記者表示,為了提高該區農業生產效益,武江率先在龍歸鎮開展了相關試點工作,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通過盤活土地、土地流轉、復墾田,將小塊田整理成大條田等舉措,整合平整建成高標準農田,集約高效用地,推進農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這些創新經驗可以實現“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讓田野更美麗的同時,實實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進農業現代化,從而初步出現讓涉農主體、村集體、小農戶等各得其所,有利農田保護和糧食生產的多贏局面。
此外,上述創新舉措也能刺激吸引一批“能人大戶”投入糧食種植,使局部農村地區種地后繼乏人問題有所緩解,讓這些“種糧能手”也能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
新技術新良種異軍突起
在龍歸鎮鳳田村,這里有400多畝香芋田都采用了芋頭覆膜種植技術,既可以增加地表溫度,又能抑制雜草生長,同時持續創新地采用機械化管理、機械化施肥施藥、無人機飛防一系列新型技術,確保香芋穩產、高產。
據韶關市鴻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駱俊偉介紹,目前他們在龍歸鎮種植有500畝的香芋田,平均每畝產量可以達到3500斤,主要是因為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例如覆膜種植不僅防止雜草蠻橫生長和與芋頭“搶養分”,還大幅省去人工除草費用,讓芋頭產量可以大大提高;同時還采用了無人機飛防技術,對香芋田的防病、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香芋種植提質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農作物良種、集中育秧、創新技術推廣……在今年粵北春耕備耕一線,科技的力量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目前在武江區重陽鎮所引進的黃豆優良品種,產量可達到常規黃豆的1.5倍以上,接下來還將在當地進行更廣泛推廣種植。另一方面,農業部門也在積極動員廣大黨員、農技人員及各類專家,深入各鎮村田間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物資、送服務,幫助農戶備好耕、種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