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盼來了“一號文件”。黨的十八大以來11個“一號文件”,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一以貫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一號文件”對科技創新、智慧農業進行了部署,什么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記者走訪了北京兩處典型的都市型現代農業,這里的農業生產,擺脫了“滿腳泥、一身土”的固有形象。
北京西北角,海淀區溫泉鎮的中關村科普農莊內,有一處5G“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走進這個高大白色溫室前,大約能猜測到室內溫暖如春。但依然很難想象,5G、云端這類高科技名詞,怎么與草莓聯系在一起。
“進去參觀前,要先經過風淋間。”還沒往里走,先被工作人員引導消毒。實際上是利用風力把參觀者身上的細小顆粒清除,主要是清除蟲卵,避免害蟲對草莓造成威脅。
進入溫室內,一股草莓香氣撲面而來。海淀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鄭禾打開了溫室里的音響,音樂回響,這里的環境氛圍,與傳統農業毫不沾邊。光潔的地面、充足的采光、舒適的桌椅,整個溫室更像是咖啡館、餐廳、會展中心或者科創企業的辦公區。
草莓被懸空種植在19組栽培廊架,最高可以離地2.5米,很像寫字樓里的綠植。“想要什么高度,都可以調。”鄭禾把中間的幾組廊架調高,隨著草莓慢慢升起到2.5米,抬頭望去,棚頂被草莓的綠葉、白花、紅果裝點得春意盎然。“云端”的說法,其一是來自于無土栽培的草莓,可以被抬升到空中;其二因為草莓的水肥控制、保溫補光、綠色防控等全部交給系統全自動管理,數據與控制也依靠云計算。現在為了展示,廊架排布的還不密集,草莓畝產量就已經達到傳統種植的兩倍。
在5G、云計算這些數字技術之外,還有無土栽培、生物治蟲等農業技術提供支撐。草莓懸空后留下的空間,未來可以提供各種開發可能。試想一下,餐館、咖啡館、辦公室,擺放的不再是綠蘿,而是伸手可摘的草莓,那是怎樣的感覺?
出了5G“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又進了智能溫室。不管室外刮風下雨,智能溫室里,室溫控制、凈水灌溉、自動放風、補光等高科技集成應用,讓新品種蘿卜茁壯成長。其中一種蘿卜,紫皮紅肉,切開之后,好似紅心火龍果,咬一口,清脆甘甜,完全沒有蘿卜的辛辣。
在這些溫室大棚之外,150畝的中關村科普農莊,大部分土地都在靜靜等候春耕的到來。這里曾經也是海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多年來,針對海淀區的特點,探索、引進、試驗、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其中,既有京西稻等具有悠久歷史的海淀區特產,也有紫白菜等新品種。如今,這里又有了5G草莓、數字黃桃等“新玩意兒”的嘗試。
鄭禾說,盡管海淀區的農業種植面積不大,但在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路途上,一直銳意進取。“我們也能利用海淀區知識密集、科技密集的優勢,對新技術獲悉快、應用快、推廣快。”
“我們每年都在給農民們培訓,把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給他們。市民們在采摘的時候,說不定就能遇到新品種。”扎根農業生產一線的鄭禾,感慨科學的力量,“你看我們在農莊逛了這一圈下來,看了摸了嘗了,可是腳底下一點兒也沒臟。”
房山區龍下路,距離城區70多公里,天開自然農社內,氣溫還在零攝氏度上下徘徊。走進一處大棚,工作人員正在用拖拉機犁地松土,即將種下的是新一季的黃瓜和西紅柿。
穿過一排大棚,能看見一棟刷著白墻的矮房,房前用巨大的紅色編織裝飾,這是農社的咖啡館。咖啡館桌面上插著新鮮的薰衣草,好像不屬于這個季節。但農社的創辦人李佳雪介紹,薰衣草是自產的,就長在咖啡館旁邊的香草棚里。
“香草棚里有很多植物,有些是常年在這里的,有些是搬進來幫助它們越冬的。”農社的香草棚內,以芳香植物為主。在適宜的溫度下,薰衣草、香茅、羅勒等散發芬芳。農社內,隨處可見與動植物有關的繪本,餐館墻壁上會員手繪的鳥類和動物。還有時不時出現在眼前的農社吉祥物——邊牧小天和柴犬小開。
李佳雪是學影視藝術出身。“這個農社能提供給市民的,除了農業,還有與土地與自然相關的藝術、美食、展覽等。我理想中的農業,很美、很干凈。”
農社餐廳在周末會提供田園餐,食材由農社自產。“農社現在可以形容為一個農業主題公園。我想通過這里傳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即便在都市里,我們也向往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田園生活方式。”
來源:北京晚報